那個不同尋常的答案說:
如果是這樣,我也不打算苟活了,我願拉著妻子、女兒和母親的手,一起共赴天國。
雖然世界末日的說法流傳甚廣,這個與眾不同的答案,在眾多千篇一律的答案中脫穎而出,得獎實至名歸。
雖然世界末日的說法流傳甚廣,但沒人知道確切的時間,大概知道是6個月以後(知道此事已經過去一個多月)。
起初,人們以為世界會陷入徹底的混亂,沒想到是短暫的混亂後,是毫無變化,大家都好像沒有這事,隨心所欲地享受生活和工作了。
當然,到了臨近那幾天,人類也許會瘋狂,正常的生產生活完全陷入癱瘓,人類可能在世界末日到來之前就互相殘殺致死或者餓死。
高明在這短暫的最後時間,決定哪裡都不去,就在家裡陪著父母,享受這寧靜的片刻。
他在網上搜集了大量的末日電影,饒有興味地看起來。
2016年上映的《釜山行》,最合他的口味
在這部影片中,整整一列車,活下來的只有一個孕婦和一個小女孩,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
在電影中,那些寧願犧牲自己的人,也要奮不顧身地攔住喪屍的進攻,為其他人爭奪逃命的機會。
這也許是那個獲獎答案給公眾帶來的共鳴吧?
在很多天災之中,我們都可以看到父母為保護孩子,老師為保護學生,陌生人保護他人的案例。
在眾多災難片,《泰坦尼克號》無疑是特別的。電影中帶給人們震撼的就是災難來臨時各色人等的反應。
《末日崩塌》也是如此,當整個舊金山天塌地陷時,人性的堅強和軟弱,甚至美好和醜陋都在瞬間激發!
很多特效災難片,雖有些模式化,人定勝天的說法有些誇張,英雄主義往往是最後的贏家,有點理想化了。
現在,他們要面對的是先進4500年的火星人。高明一直在思考,末日已經來臨,我該怎麼辦?
父親不能爬樹了,中風後的他每天坐著高明給他買的輪椅,看著高大的龍眼樹發呆。
偶爾還有人會到來,問高明關於鄭日強的事情,但是,非常奇怪,沒有一個老年人諮詢過“夕陽紅”的事情。
吳天倒是經常來,因為他不相信世界末日的說法——他代表了其中的一部分人,在“狼來了”喊多的時候,他們已經不相信狼來了。
還有一個就是,他們不願相信世界末日的說法,因為,按照當前的價格,他們全公司也沒法拿出一張地洞門票的黃金——10千克黃金。
這是比較大的一部分人,他們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但又夠不上進入地洞,所以他們選擇不相信,或者是祈禱沒有這件事。
如果說高明是悲觀主義者,那麼吳天就是樂觀主義者。
高明,你怎麼躲在這個地方?吳天質問他。
等死唄!那你說我要呆在什麼地方?高明反問。
吳天“切”的一聲,說:有人不是說2012是世界末日嗎?太陽還不是照樣升起?別杞人憂天了,跟我回去工作吧。
高明翻翻白眼:現在還幹什麼工作?他對父母說:辛苦了一輩子,我們去旅遊吧!
旅遊?去哪裡?
高明想想說:我們就去雲南。
他們說走就走,一路上都是在旅遊的人,也許就是《末日之前必看的108個美景》的影響,人們出遊接近瘋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