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日強定睛一看,卻見標語上寫道:
地球人滾回去!
驅逐地球人,保衛火星!
鄭日強一陣目眩。他們不外就是三個人,火星人就已經相當排斥他們了,如果聽說地球要移民3000人過來,火星人不鬧翻了天?
他呆呆地坐在窗前,在輪椅上一動不動,聽著孔子梅和兒子輕微的呼吸,覺得前景灰暗。
天亮了,太陽出現在山洞的西邊,明亮,火熱,耀眼。
這就是火星讓的人造太陽,他們能模模擬太陽在山洞內執行,所以山洞也出現以前火星的明顯四季氣候。
能夠發明人造太陽就了不起了,但火星人還能控制它,這火星科技真的沒得說了。
“人造太陽”的一開始並不是為了取代天上的太陽,而是模擬太陽內部的核聚變反應,生產大量的熱能和光能,以解決能源問題。
在地球上,人造太陽就是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該計劃倡議於1985年,經過十三年努力,耗資十五億美元,這個計劃於2001年才完成。
2021年5月28日,在地球中國,科學家們成功使“人造太陽”1.2億攝氏度成功“燃燒”100秒時。
2020年,地球人類的“人造太陽”首次放電,直到2022年,中國新一代的“人造太陽”(HL2M)電流突破才100萬安培(1兆安),意味著地球“人造太陽”進入實質性核一步。
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HL2M)裝置並不像我們頭頂上的太陽那麼直觀,與其說像太陽,不如說是像一個大號“甜甜圈”。
顯然,這不是科學家們的追求,他們考慮新一代“人造太陽”將可以達到2.5兆安以上,到2050年可以實現核聚變的商用。
足使是這樣,“人造太陽”還有很多關鍵技術等待攻關。這是地球基於40多年努力,才有的結果,沒想到火星人已經遠遠走在前面。
在火星,“人造太陽”剛開始研製也是為了解決能源問題,也是放置於洞內,沒想到最後真的做成了太陽的形狀,並能控制其執行,成為真正的“太陽”。
洞內淅淅瀝瀝下起了小雨,中雨,那是火星人在清潔他們的城市了。在地球人為了“人工降雨”歡呼雀躍的時候,火星人都能夠精準控制下雨了!
孔子梅醒了過來,但他沒有打擾正在思考的鄭日強。晨曦中,鄭日強就像一個剪影,出現在視窗。
她的手頭,是一本最新的火星雜誌《今日火星》,封面就是剛被選出來火星第一美人。
在這個人身上,她無論如何都不能發現其中的美感,它就像三星堆發掘出來的“青銅縱目人”。
在那個銅像中,眼睛凸起部分長達16厘米,它的耳朵也向兩側大幅展開,根本不像地球人,現在看來,就是火星人。
網路中有人說,“三星堆縱目人”的後裔在四川劍閣,其實,他們怎麼也想不到,“三星堆縱目人”的後裔在火星!
她想起了自己在地球冷湖火星基地的居所,也就是自己的房間,那裡也有一排照片,無一例外的是,全部都是女性宇航員,那才是美女!
這些照片有瓦連金娜·捷列什科娃,她是蘇聯的第一位女航天員,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位進入太空飛行的女航天員。
還有美國美女博士薩麗·賴德,她是美國的第一位女航天員。
1977年,薩麗·賴德在8000名報考者中,成為6名女性之一。
此外,還有英國首位女航天員是海倫·沙曼。
日本首位女航天員是向井千秋。
法國第一位女航天員是克洛迪。
韓國首位女航天員李素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