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技術不復雜,科學家發現,將CO1撞擊到金箔的惰性表面,可以產生氧氣。
但有點不靠譜,也很複雜。
不過,這種方法在火星取得成功。2021年4月20日,美國毅力號的MOXIE第一次進行製取了5.37克氧氣,相當於一名宇航員呼吸10分鐘的耗氧量。
理論上,MOXIE在設計上每小時可產生10克氧氣。
第三種方法:電解法。
人們估計,火星遍地都是大量的水冰,還有火星的地下也有大量液態的水。
火星既然有那麼多水資源,怎麼就不能用電解水這種方法制氧呢?
因為它無比簡單,只需兩根玻璃管,一桶水通電即可。
電解一升水大約需要5度電,就能得到近900克氧氣,按5克氧氣供呼吸10分鐘算,這900克可以呼吸大約1800分鐘!
只是這個方法備受爭議,因為“在火星存在大量的冰”這個事,儘管有科學依據,但畢竟誰也沒有見過,這種製氧方法就有點冒險的味道。
那麼說,還是第一種方法比較靠譜。
經過一陣倒騰,他們終於利用火星的土壤製造氧氣,這就意味著,人類移民火星又進了一步。
製氧成功後,制水又成為關鍵。
科學家說,在大約30億年前,火星上曾經存在著活躍的水迴圈系統。
科學家還說:火星上存在液態水的證據很明顯——那些乾涸的古老河床和沖刷痕跡,古代湖泊的遺蹟,都是證據。
他們對於找水,也有三個方案:
第一個,是從火星大氣中收集水分。
不過火星大氣中的水含量微乎其微,效果不理想。
第二個方法是往地下要水。
科學家發現,火星土壤中存在一些水。這個事實,也得到鄭日強他們的驗證。
不過提出這方法也是憂心忡忡的,因為,誰也無法保證能在地下發現冰。
又即使有水,但誰都無法保證挖水人在挖出水之前還能活著。
那麼,第三個方法就更邪乎了,就是在火星表面取冰找水。
人們對第三個還是抱有幻想的。
但他們暫時沒有在火星表面發現固態冰。但鄭日強堅信能夠找到。
鄭日強說:我們一定能找到水的。放心,電影《火星救援》中,人家馬克在火星種土豆,我們就能在火星種蔬菜!
孔月梅說:這你也信。
他們在考慮如何在火星找水,畢竟,這是人類太空移民的重中之重。
一旦有了水,那麼製氧就更加輕而易舉。
由於基地更改了登陸火星的第一句話,兩人對基地和公司頓生不滿,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鄭日強覺得不依照基地的指令,念出登陸火星的第一句話。
沒想到,正是這一舉措,救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