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身材魁梧、濃眉大眼、生著連鬢鬍子的騎兵,好像龍門古代石刻藝術中的天王像或力士像那樣,神氣莊嚴,威風凜凜,一動不動地騎在馬上,一隻手牽著韁繩,一隻手緊緊地扶著一面藍色大旗。這幅大旗帶著用雪白的馬鬃做的旗纓和銀製的、閃著白光的旗槍尖兒,旗中心用黑緞子繡著一個斗大的“唐”字。
在大旗前邊,立著一匹特別高大的、剪短了鬃毛和尾巴的駿馬,馬渾身深灰,帶著白色花斑,毛多捲曲,很像龍鱗,有些人不知道這個名兒,只看它毛色烏而不純,就叫它烏駁馬。如今騎在它身上的是一位三十七八歲的將領,高個兒,寬肩膀,顴骨隆起,天庭飽滿,高鼻樑,深眼窩,濃眉毛,一雙炯炯有神的、正在向前邊凝視和深思的大眼睛。這種眼睛常常給人一種堅毅、沉著,而又富於智慧的感覺。這名將領就是大唐天使軍赫赫有名的大將:蘇定方。
蘇定方率領1萬唐.軍剛剛抵達西域曳咥河,就被提早埋伏的阿史那賀魯率領10萬突厥兵將其包圍。
蘇定方見到敵眾我寡,但並沒有慌張。蘇定方親率唐.軍步兵8000人持長矛、陌刀、弓弩等佔領南原高地,環據死守防禦,命完顏庫勒率領唐.軍騎兵2000人列陣於北原伺機進攻。
阿史那賀魯見南原唐.軍人數眾多,主帥蘇定方也在其中,而且是步兵,就下令突厥大軍先進攻南原,吃掉這支主力步兵。然後,再合圍只剩2千人的唐.軍騎兵。以10萬打1萬,在所有人看來都是穩操勝券的。
進攻的號角吹響後,在隆隆戰鼓聲中,阿史那賀魯的女婿閻啜率先帶領8萬人馬對南原唐兵發起攻擊。
閻啜率領8萬突厥兵衝上南原後,發現對面唐.軍兵精械良,陣型嚴整,前頭清一色的光明鎧甲,個個人高馬大,一手提著四尺方鐵盾,一手持八尺長槍,在他的前路,立起一道鐵壁,樹起一片刺林。
在這鐵壁刺林的後面,還晃動著許多人頭,只見後面是無數同樣鐵盔鐵甲的高大漢子,卻手持著一把把丈長的兩刃陌刀,兩側還有無數團牌刀盾手立在一側。更後面,則是諸多弓弩手張弓以待。
閻啜心中大叫一聲苦也,雖然對面看似只有七八千人不足萬,可光看那陣勢,看士兵的氣勢和裝備,他就知道,這定是一支唐.軍精兵。
閻啜及一眾也是彪悍的馬背民族突厥人,見到對方精銳,一個個反而發狂起來,亡命直衝唐.軍陣地。
“放箭!”蘇定方雖是騎將,但這次卻留在南原指揮步兵,見敵人衝來,當即喝令。
頓時,八千唐兵,不論是奇兵還是跳蕩兵甚至是陌刀兵,通通都將手弓拉開,將早插好在地上的箭支搭上,對著敵軍就是一次拋射。
射完一箭之後,也不管戰果如何,這時所有唐兵堅守著訓練時的條例,只管“緊張弓,快射箭”。
唐.軍所有計程車兵都裝備了長弓,而且長弓是所有兵種必備的訓練科目。基本上,唐.軍士兵的長弓考核標準就是每分鐘精準瞄射十二支箭,亂箭十五箭,而好些特別優秀者,甚至能達到一分鐘二十支箭。如蘇定方、完顏庫勒這些箭術極佳者,基本上都能達到三秒一箭。
在一次箭術考核中,蘇定方與一名士兵做當場比試,他連開了五箭,那個士兵還剛射出一箭。
一百二十步的距離,陣列衝鋒的輕步兵大約需要一分鐘左右,而配鐵甲的步兵需要一分半鐘左右,騎兵甚至只需要十五秒。對付這樣的移動目標,緩慢而精準的射擊顯然已沒有意義。關鍵是發射的密度,多射出一箭就多一分生與勝的希望。
提高打擊密度的另一個因素就是增加人數。在唐.軍的傳統中,唐.軍不但全軍配甲,同樣全軍配弓,弓箭則是百分之一百二的裝備率,人人配弓。戰鬥時,唐.軍通常把數以千計的長弓手集結起來,從步兵陣線的側翼及陣列的間隙中展開齊射。八千名長弓手同時發射,一分鐘就能射出上8萬多支箭,形成不折不扣的羽箭風暴。
面對著衝鋒而來的敵軍,唐.軍並沒有驚慌,而是有條不紊的全軍開弓,八千把長弓,在敵軍進入射程到衝到陣前的短短大約一分多鐘的時間裡,基本上每個人都射出了十箭以上,八千人短短時間內,一下子射出了八萬多支箭。如此密集的箭支,將那百步之內形成了一道死亡的金屬風暴,無數衝在前面的突厥軍不斷的倒下。
“舉盾!”敵軍接近五十步內,蘇定方果斷的命令奇兵和刀盾兵停止射擊,改為舉盾迎接衝擊。
“殺!”二千名奇兵大喝一聲,在都將頭、隊頭、夥長、伍長們的紅色槍旗引導之下,最前排計程車兵將巨大的盾牌重重的砸在地上,長槍以四十五度角向上伸出,組成了一個橢圓形的陣營,且收縮的很小,密密麻麻的槍尖伸出來就像一個大刺蝟。
後面的弓弩兵也放下了弓,開始端起了弩機。弩機擁有更強勁的動力,射程更遠,同樣也更省力,更容易精確打擊。唯一的缺點是射速較慢,往往開了兩三箭,才能射出一弩。但對於弓手們來說,連續射出十幾箭之後,也耗去了極多力氣。此時換上弩機,不但能恢復力氣,而且也更適合短距離內的精確瞄準射擊。
突厥兵頂著圓盾繼續衝鋒,衝在最前面的是萬餘騎兵,不過由於唐軍在南原高地上,突厥兵是仰攻,從下往上衝,所以騎兵的速度比平原上減緩了不少。
這些輕騎兵此時被閻啜當成了重騎兵來破陣。一般的情況下,看到萬餘騎兵衝陣,對方那幾千兵馬定然直接就嚇退了。可讓他驚訝的是,對方不但沒有後退,反而緊緊的釘在原地之上。隨著一聲氣壯山河的吼殺聲響起,那堵鐵壁之後,突然刺出無數長槍頭。
尖銳的刺槍稜尖閃著幽幽寒芒,如同死神的凝望。
唐兵的盾陣後,第一排的奇兵單膝跪地半蹲在地上,手中的八尺長槍的尾端狠狠的插.入地上,長槍斜斜的指向前方。第二排奇兵的刺槍則架在第一排的肩膀上,然後是第三排。這是標準的以步對騎的槍刺陣。
馬蹄隆隆,戰馬踏起無數泥土塵屑飛揚。看著越來越接近的敵軍騎兵,唐.軍計程車兵們沒有恐懼,只是更加緊緊的握住了長槍桿。
如同海浪撞上礁石,奔騰的鐵流猛的撞上了盾陣槍林,衝在最前方的戰馬直接被長槍刺中,鮮血流出。戰馬臨死前帶著巨大的慣性猛的撞上了盾陣。後面的奇兵們斜側著身子,用肩膀狠狠的頂住四尺高的鐵盾,雙腳牢牢的釘在地上。
衝擊到盾陣之前的突厥騎兵重重的撞在了刺蝟一樣的長槍尖上,有人嚎叫著飛身躍進盾陣,立刻就被分屍,有人直接被長槍捅死。
第一排的盾手們成功的擋住了最猛的第一波衝擊,後面的奇兵們在前排盾手,和後面弓弩手的掩護下,不斷的將手中的長槍刺出,收回,刺出。
一個接一個的突厥兵在那堵磐石般堅定的盾陣槍林前倒下,壘起了一座屍山,鮮血流滿一地。
衝擊,衝擊,再衝擊。
頂住,頂住,再頂住。
短短的一刻鐘內,雖然驚濤駭浪,可唐.軍八千將士根本沒有後退一步,在他們面前倒下了無數的突厥軍,卻依然衝不開這座關卡。
跳蕩兵殺出一條血路,破開敵陣之後,蘇定方適時的抓住機會,將一直忍著沒用的後勤兵招了上來。
後勤兵足足一千人。不過由於是屬於戰鬥序列中的預備隊性質的兵,蘇定方將這支隊伍打造成了純隊。真正的純隊,一千人只裝備了一樣武器,八尺長矛。這樣的隊伍拉出來,估計看到的人都會輕視的一笑。不過,此時當足足一千人的長矛兵順著跳蕩兵的腳步殺到陣前時,讓許多人膽寒了。
長矛兵們趕到,迅速的以隊為單位,結成一個個的長矛方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