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沒有見到婆婆竇皇后,夏雪還是有些遺憾。對於竇皇后,夏雪還是比較好奇的。竇皇后名叫:竇惠,是北周定州總管神武公竇毅與北周武帝姐姐襄陽長公主的二女兒,比李淵小三歲,她的舅舅是北周武帝宇文邕,可謂是古代一位傳奇女性。
據說,竇惠出生與眾不同,轟動了整個京都。她出生時,頭髮很長,聽說頭髮齊頸,使家人一陣驚恐。剛一墜地,就睜開兩隻烏黑明亮的眼睛,審視這個陌生的世界。
不過,竇惠長的非常可愛,家人都非常喜歡她。
轉眼長到三歲,頭髮已等身齊,嫣然一個長髮小美女,格外引人注目,而且天資聰穎。
她的舅舅周武帝宇文邕特別喜歡,就把她接到皇宮中撫養。這時候的她父親竇毅已升任柱國大將軍,兼領大司馬;竇熾出任太傅,其長子竇恭為雍州牧,後為伐齊二路總管;竇榮定時任開府前將軍,竇氏一門受到朝廷的特別重用。
竇惠在皇宮裡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她有超人的記憶力,喜愛讀書,過目不忘。她對社會、對生活有超常的觀察力,可以說她的聰明超越了她年齡應有的界限。可謂是“頭髮長,見識也長。”
周武帝的阿史那皇后是突厥木杄可汗俟斤之女,是周文帝為了討伐北齊,統一北方,爭取突厥軍事上支援的zheng治聯姻,兩人感情不深,所以周武帝對阿史那皇后並不寵幸,阿史那皇后是突厥人,性格比較剛烈執拗,兩人經常吵架,關係很糟糕。
才6歲的幼小竇惠雖然每日在皇宮中讀書、寫字。但她卻銳敏的覺察到皇帝舅舅和阿史那舅母之間的關係並不和諧。她雖然年紀幼小,卻能意識到這件事的重大關係。
有一天,她偷偷地給舅父周武帝說:“現在北周王朝國力還不強盛,四周邊關也常有騷擾。北邊突厥勢力很強大,希望舅舅能對舅母阿史那‘抑情撫慰’,要以北周王朝子民百姓的安居樂業為重,北周王朝還需要藉助突厥的力量,使北部邊關能夠平靜下來,這樣江南、關東也就不敢貿然進犯,你也就會感到安全了。”又說:“舅母阿史那皇后一個人背井離鄉,來到關中內地,語言和生活都不習慣,一定是孤獨得很,舅父應該多體貼她,體貼她一個做女人的難處。”
周武帝聽了竇惠的話,十分驚異,沒想到這麼一個年紀小小的女孩子,竟然有如此的zheng治遠見和卓識;竟然能這般體察人情,善解人意。不禁十分高興。於是周武帝欣然採納了竇惠的建議,調整了與皇后阿史那的關係,也就是加強了與突厥的友好關係,使北周在很長一段時間獲得了穩定與發展。
公元575年十月,周武帝決定再伐北齊,在大德殿商議討伐方略,竇熾當時已經年邁,仍激動的握住手腕,請求參加征戰。武帝欽佩他的忠心,特以其長子竇恭為左二軍總管,竇榮定、竇洪景、竇文殊、竇招賢、平陵竇敬遠、竇璨等竇氏將領俱隨其部;以宇文盛、宇文亮、楊堅為右二軍。武帝親率大軍,行至晉州,駐於平陽南的汾曲。竇恭、段文振等將領數十人,乘夜登城,呼號而進,齊軍敗潰。竇惠的二兄長竇文殊在這次黑夜登城中率先上城,被守城齊軍亂刀砍死。竇恭率軍以險據守,阻擊北齊援軍。同年十二月,武帝調集八萬大軍,在平陽城外列隊20餘里,竇恭等將領奮力攻擊,齊軍大敗。翌年正月,竇恭隨武帝進軍至鄴城,齊後主領百騎東遁。周武帝入鄴城,竇恭追齊後主至青州南鄧村,將齊後主等俘獲。
北齊滅亡,武帝以功封竇恭為酇國公,領雍州牧兼大將軍,鎮兵亳州,竇榮定加上開府、拜前將軍、茨飛中大夫,封竇敬遠西河郡公,授竇招賢使持節、儀同大將軍,授竇洪景驃騎大將軍,竇文殊亡於登城之戰贈儀同三司,竇璨出任襄州長史。
武帝宇文邕連年征戰,積勞成疾。宣政元年五月,因突厥騷擾邊境,武帝親自率軍討伐,在途中不幸病倒,在返回長安的當天晚上便離開了人世。
武帝歸西后,北周一天不如一天,終於在大象三年二月,楊堅篡位代周立隋。
才7歲的竇惠聽隋文帝楊堅篡周後,慨然道:“恨我生不為男子,以救舅家之難。”父親竇毅慌忙捂住她的嘴,連連低聲說道:“千萬不要亂說,若讓楊堅聽到,會殺頭的”。可是,竇惠卻不以為然。
竇毅見她已漸漸長大,不僅相貌非凡,而且言談舉止非平常女子可比。竇毅便和襄陽公主說:“咱們的女兒天生相貌非凡,一定有大福大貴,我們不能隨便把她嫁給一般人家,一定要仔細擇婿,與她相配才行。”
竇毅與襄陽公主商議後,便讓人在門屏上畫兩隻孔雀,遇人求婚,先令試射。她與妻暗地裡約定,誰能射中孔雀眼睛,就把女兒許配給誰。
當時,許多貴胄王孫早就聽說竇毅有一個才貌雙全的女兒。所以,聽說竇毅有招婿之意,便紛紛前來角射。結果,這些貴胄王孫,張弓發矢,然卻不能射中,只能敗興離去。
李淵的父親李昺在李淵七歲時就已去世,他承襲了唐國公,楊堅代周立隋後,李淵就到皇帝殿前任千牛備身,擔任皇帝侍衛。一日,同事們議論竇毅大將軍府比武招親,不由分說,就把他推推攘攘,拉到竇家門前。
竇氏一家見到李淵一表人才,不禁暗中歡喜,卻又擔心他不能射中孔雀眼睛,緊張地看著他施展本領。只見李淵不慌不忙,輕輕地拉開弓,搭上兩支箭,稍一瞄準,將箭射出,兩支箭各中一隻孔雀眼睛。
頓時,在場的人齊聲喝彩,竇毅一見,喜出望外,立刻答應了這門親事。竇惠與李淵“雀屏中選”的典故發生在開皇二年(公元582年),當時竇惠十三歲。
當時的長安都城經西魏、北周王朝40餘年的治理建設,已成為一個繁華的京師。據說,竇惠的婚禮特別熱鬧,因為平陵與長安本是竇氏故郡,長安市民中竇氏佔有一定數量,再加竇照是西魏駙馬,竇毅是北周駙馬,竇榮定是隋駙馬,謂之一門三朝駙馬;又加上李淵是隋文帝獨孤皇后的外甥,這是竇氏與李唐皇室的第一次姻親。此時在朝做官的竇氏除太穆皇后的親族外,還有其他支系為官的竇氏。竇熾的小兒子竇威被內史令李德林薦舉為秀異,射策甲科,拜秘書郎;竇毅的長孫竇彥入朝為駕部侍郎;竇榮定的長子竇抗因是楊堅的外甥,初入仕為千牛備身、儀同三司,成為皇帝的侍衛官,他和李淵的關係十分要好。
李淵對竇惠十分滿意,所以婚後與竇惠情投意合,相親相愛。兩人時常在一起讀書寫字,探討文章。竇惠工於書法,她模仿李淵之字十分相似,一般人很難分辨。
竇惠剛嫁到李家,恰逢李淵的母親獨孤氏有病。李淵的母親與當朝皇后是親姊妹,她性格怪異,脾氣暴躁。李淵家人都十分害怕她,沒人願意侍奉她。竇惠非常賢德。剛入夫家,便承擔奉侍婆婆的瑣碎之事。竇惠對婆婆盡心盡力,十分孝順。為了陪伴病中婆婆,甚至整日不脫衣服和鞋子,幾乎沒睡過一個好覺,李淵一家為此非常感動。
竇惠嫁給李淵後,一直是李淵的得力助手。
隋大業年間李淵任扶風太守時,得到幾匹駿馬。竇惠對他說:“皇上(隋煬帝喜好獵鷹駿馬。你是知道的,這些駿馬可以進獻,不能長期放在這裡,如果有人告你一狀,你必然因此招禍,希望你慎重考慮。”李淵拿不定主意,果然為此遭到貶謫處分。
後來,李淵想起竇惠的話,這才多次尋覓獵鷹駿馬去進獻給隋煬帝,方保全了自己,很快被升為將軍。
竇惠嫁給李淵後,為李淵生了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四子,還有女兒平陽公主。竇惠是在唐朝建立前即李淵登基前就死了,後來李淵諡為皇后,後面也沒有封皇后。諡稱太穆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