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亂世麗姝> 第一百一十九章 明教叛亂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一十九章 明教叛亂 (1 / 2)

夏雪降服了江淮霸主杜伏威後,本來想率兵去蘇南支援虯髯客,但卻接到江淮急報:江淮的舒州城被明教光明左使龍嘯率明教教眾趁亂奪取。光明左使龍嘯被稱為天下第一高手,有“劍聖”之稱。他奪取舒州城後,聚集大量明教教眾,儼然想把舒州建設成明教在江淮的教派基地,成為不受天使國管轄的“國中之國”。

“明教”正式名稱為摩尼教,又作牟尼教,發源於古代波斯薩珊王朝,為公元3世紀中葉波斯人摩尼所創立,受基督教與伊朗祆教馬茲達教義所影響,是一種帶有諾斯底主義色彩的二元論宗教。主要教義為“二宗三際論”,崇尚光明。摩尼聲稱自己是神的先知,也是最後一位先知。其對粟特影響很大,在世界各地廣泛傳播。摩尼教在隋唐時期傳入了華夏,明教一詞特指本土化的摩尼教,神學思想上認為光與暗,善與惡,永遠是敵對與競爭。

“明教”教義以瑣羅亞斯德教之善、惡二元論為基礎,將一切現象歸納為善與惡,善為光明,惡為黑暗,而光明必會戰勝黑暗,人類若依宗教之真理與神之志向,終必走向光明、極樂之世界;而無始以來明暗相交,惡魔恆於暗界,紛擾不息,致今之世界依然善惡混淆,故人當努力向善,以造成光明世界。此教因之又有明教之稱。摩尼教之神具有愛、信、誠、敬、智、順、識、覺、秘、察等十德。信徒之修養功夫以禁慾守默為主,素食、齋戒、祈禱(一天四次)為日常功課。其簡明直接性,頗受當時人歡迎,故能傳播於中亞、羅馬帝國、印度、華夏等地,至十三世紀仍極為興盛。

摩尼教約於六至七世紀傳入西域地區,復由西域傳入漠北之回紇,而盛行於該地。隋唐時期曾在江淮等地建立摩尼寺。

明教因相信黑暗就要過去,光明即將來臨,故敢於造反,屢有反官府之舉。自北宋末年起,浙江、贛鄱、安徽等地,皆曾發生明教造反之事。其後明教又與彌勒教、白蓮社相結合,而演變成明代末年之白蓮教。

在古代華夏,摩尼教的發展混合有道教、佛教、白蓮教等成分。五代十國、宋、元、明農民起義常利用為組織的工具。往往尊張角為教祖,敬摩尼(或譯作“牟尼”為光明之神,並崇拜日月。教徒服色尚白,提倡素食、戒酒、裸葬;講究團結互助,稱為一家,認為世上光明力量終必戰勝黑暗力量。五代梁貞明六年母乙以此發動起義。兩宋時流行於淮南、兩浙、江東、贛鄱、八閩等地,不斷組織農民起義,最著名的有方臘起義、王唸經起義。

宗教信仰自由是夏雪提倡的,不過如果宗教影響到國家統一和安全,那夏雪是堅決反對的。明教趁亂奪取舒州城,在江淮建立獨立王國,不受天使國管轄,這是夏雪絕對不能接受的。

夏雪決定趁明教剛剛奪取舒州,立足未穩,即刻率兵奪回舒州,平定明教叛亂。

幾天後,夏雪率領五千天使特戰團精兵來到江淮舒州城下。

舒州城遠看城高牆厚,還是非常堅固的。城牆上站著大約三千多人,夏雪在城外八百多米處,用望遠鏡觀察城頭,發現上邊站的人除過五百多個身著白衣,腰挎長劍,還算整齊外,大多數都是服裝各異,武器更是亂七八糟,甚至許多人拿的還是鋤頭、釘耙等農具,沒有一個穿盔甲的,隊形也參差不齊,一看就是一群亂民組成的烏合之眾。

聽說舒州城的江淮守軍聽到天使軍攻破京口城後四散而逃,才讓龍嘯帶領幾百明教劍客鑽了空子佔領了舒州城。夏雪心說:“我就說嘛,就憑這樣的烏合之眾怎麼可能奪取堅固的舒州城,劍客再厲害,也不可能是嚴整的軍隊的對手。”

看到城上大多是被明教蠱惑的窮苦老百姓,夏雪也不忍心大開殺戒。就派了幾個嗓門大的前哨去城前喊話,讓對方不要自不量力,白白送命,趕快開城投降,天使軍保證城中每個人的生命和財產安全,秋毫無犯。

沒想到,幾個前哨剛接近城池喊了幾聲,城上忽然有人帶頭高聲吟誦:

“光明普遍皆清淨,常樂寂滅無動詛。

彼受歡樂無煩惱,若言有苦無是處。

常受快樂光明中,若言有病無是處。

如有得住彼國者,究竟普會無憂愁。

處所莊嚴皆清淨,諸惡不淨彼元無;

快樂充遍常寬泰,言有相陵無是處。”

這是明教經典《下部贊》“嘆明界文”中的禱詞。

又有人高呼:“明王出世,所向無敵!弟兄們,和天使軍拼啦!”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