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誰承想,經驗豐富的兩路老將,紛紛折戟沉沙,被北燕鐵騎斬於馬下。
剩下一路更是了無音訊,那領軍主將好似畏罪潛逃了一般!
就這樣,大乾再次失去大片疆土。
北燕鐵騎更是在北燕大司馬的帶領下,兵臨乾都城下!
危急存亡之際!
消失了的那一路兵馬,橫空出世。提著北燕太子的頭顱,從大軍後方殺出,陣斬北燕大司馬,全殲北燕鐵騎!
原來,那一路兵馬並非消失了。
而是其統帥料到北燕全軍出擊,後方必然空虛,便繞過了北燕主力,直襲其大後方!
結果不費吹灰之力,攻入北燕都城!
更是生擒北燕太子,若非北燕帝王身旁有高手守候,連夜倉皇而逃,怕是連他也要遭殃。
經此一役,北燕皇室被屠戮大半,北燕都城被焚燒一空。
那統帥,徹底名震東陲三國!
聲威無量,一時間,甚至橫壓成名已久的鎮北王!
最為關鍵的是,這統帥,當年竟只有二十歲,剛剛行了及冠禮的年紀!
如此豐功偉績,臨危救主之舉,當享以勇冠三軍之名!
當是時,仁宣皇帝便為其封侯授爵,名曰:冠軍!
自冠軍侯霍狂瀾橫空出世之後,鎮北王便被徹底棄用,放於西方抵禦大涼。
而北方主戰場,則成了霍狂瀾的舞臺!
他一共北伐三次,次次皆是大勝!
最後一次,更是打到崖餘山脈,封禪祭天!
史稱,崖餘封禪!
至此以後,崖餘山脈以南,這才悉數歸屬大乾!
按理來說,封禪祭天的儀式,只有帝王能做。
霍狂瀾此舉,未免有些逾越,當時朝堂之中,甚至出現了不少彈劾的聲音。
可仁宣皇帝只是將這些人通通掌嘴,隨後率領文武百官,出乾都三里之遠,親自迎接霍狂瀾歸來!
可以說,那時候的霍狂瀾,名聲已經完全蓋過了鎮北王。
被譽為大乾軍伍之神!
時年二十有三,位列驃騎將軍!
大乾武官中,大司馬乃是獨一檔,位在三公之上,與太傅比肩。
再往下,便是驃騎、車騎、衛三大將軍,與三公同列!
二十三歲的驃騎將軍,什麼概念?
當時所有人都覺得,大乾要出一個少年戰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