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豐七年(1857年)春,正是春絲開售季節,劉府上下瀰漫著喜氣,間隔多年以後,劉府太太沈毓惠再次有孕,即將臨盆。
而立之年的劉鏞,已經32歲,與毓惠成親整整十二個年頭。
這一年,大家都格外緊張,想著毓惠生秋梅時那種危險性。劉鏞特意到教會醫院杭州請得產科名醫在劉府待命,以備不時之需。
劉鏞娘已經在送子觀音前唸了三天經了,祈求菩薩給她送個孫子來。
洪英除了帶冬梅、秋梅以外片刻不離地照料著毓惠,午飯時,毓惠說沒胃口,洪英特地親去廚房做了毓惠素日愛吃的菜,配著稀飯讓她吃了幾口。
飯後,毓惠剛上床躺下沒多久,羊水就破水了。待命的三名產婆立馬準備接生,剛擺好陣勢,孩子就呱呱墜地了。
“恭喜老爺,是小公子,是小公子!”產婆爭相報喜,守在門口的劉鏞驚喜萬分,連喊重賞。
劉鏞娘在佛堂得報,喜得老淚縱橫,又重重在觀音菩薩面前磕了幾個頭。
毓惠略顯虛弱地躺在床上,洪英抱著孩子,孩子在襁褓中哭聲細得像只小貓。
產婆收拾完退出後,劉鏞和劉鏞娘一起進來看毓惠母子。
洪英道:老太太,鏞哥,你們看,孩子眉清目秀的!
劉鏞娘接過孩子,端詳,喜道:看他這副樣子,完全像他爹小時候,嘻嘻地笑個不停。
劉鏞樂哈哈地道:難道我小時候也像小貓似的?
劉鏞娘道:可不是,你看看你如今人模狗樣的,出生時還不如咱這孫子老練呢!
毓惠道:這孩子比冬梅、秋梅出生時都要瘦小,不知道好不好養呢。
劉鏞娘道:不怕,這回就怕你年紀大了奶水不夠,特意請了兩個奶孃來喂他呢!
洪英笑道:姐,你就別操心了,好好坐月子養好身子,孩子有我呢!保證不出一個月他就成了小豬樣!
劉鏞附和道:對,你就好好養著,他有洪英照顧著呢!
毓惠問道:孩子的名字,你想好了嗎?
劉鏞道:孩子是安字輩的,他五行缺水,就叫安瀾吧。
安瀾即將滿月,劉鏞娘和劉鏞商量道:如今你生意越做越大,除了絲業,你入股的碼頭、房地產都很紅火,安瀾又是我的長孫,所以他的滿月酒必得大辦,辦他個幾十桌。
劉鏞卻道:姆媽,你的意思兒子明白,可你想過沒有,如今外省都在鬧長毛,官兵征戰不斷,逃入南潯的難民越來越多。這個節骨眼上,不宜大肆操辦,行事低調點為好。
劉鏞娘突然想到前幾日有大戶人家被難民所搶,心裡犯怵,便不再堅持。
劉鏞又道:我和毓惠商量過了,在南柵搭棚施粥半個月,就當替安瀾積福了。孩子滿月那天,就叫上至親好友吃一頓飯吧!
劉鏞娘盼了十年才盼到這個寶貝孫子,怎麼著也想趁著辦滿月酒揚眉吐氣一番,不料兒子卻不肯大辦,她心有不甘,便跑去找毓惠訴苦。
毓惠趕緊扶婆婆坐下,柔聲道:姆媽哎,您兒子不是捨不得給你孫子辦酒席,我們鄉下有個說法,孩子自打一生下來,這一生的福氣是有限的,給他大辦酒席,看似風光,實際是在折損他的福分,犯不著!
毓惠又笑道:姆媽,冬梅他爹撒錢施粥,為安瀾積福,那才是真正疼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