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安江叫了汽車,傍晚時分汽車到了塘沽,正好有汽船去煙臺,又轉煙臺去上海的貨輪,第三天天亮,貨輪已經到達上海吳淞口。劉安江上岸,顧不得休息片刻,急到碼頭旁叫了一輛汽車。
車伕道:南潯我不知在哪裡,未曾去過,不去。
劉安江道:出松江經嘉興走桐鄉、烏鎮即可。所需銀兩儘管說。我是出錢買時間。
車伕一聽來勁了。朝天一喊:10兩銀子。
劉安江二話沒說。就道:走!
......
劉鏞畢竟是朝廷封的“通奉大夫”二品銜,得知劉鏞去世訊息,道、州、以及工務處等部門都陸續前來弔唁。整個劉家大廳掛滿了各地送的輓聯。
曾經得到過劉鏞救助的孤寡老人、救助站裡的老人,他們擠不進劉家大廳,就在劉家家門口磕頭跪拜。
......
劉安江回到家,已是劉鏞去世以後的第四天中午。
按照當地風俗,老人去世放在家裡三天,因劉安江未到,故破例放5天。
劉安江下了車,揹著包裹,邁著沉重的步伐,走到家門口。
有人喊道:大少爺來了!大少爺來人!
劉家大廳頓時哭聲一片。
人們主動讓開了道,劉安江緩緩地走到劉鏞的靈柩前,未言先泣。點燃了三柱清香,跪倒在地上。旅途的疲勞與悲傷,跪在那裡的劉安江漸漸地倒在了地上。
見到此景,在場的人們頓時尖叫起來。快!快!扶起他!快!去叫大夫!
4、5個人把劉安江抬到椅子上,一個人掐住他的唇中。劉安江哇的一聲放聲大哭。
這時,大夫一診脈,道:這是他過度疲勞與過度悲傷所至,並無大礙。在場的人才鬆了一口氣。
一位稍年長的對劉安江道:人死不能復生。劉老爺去世,誰都感到悲痛。大少爺您要冷靜才是,有很多事還要等您來處理呢。
這時劉安泩也過來,道:哥,您先休息一下,等會兒我還有很多事要和您商量呢。
......
第二天,就是劉鏞的出殯之日。天還矇矇亮,劉家門口已經擠滿了人。有的是來幫忙的,有的是特地前來再在劉鏞靈柩前磕個頭的,送送這位昔日的大好人。祭拜的人,排著長隊,有的怕擠不進去,時間上不夠,乾脆就在劉家門口祭拜。哭聲蓋過了嗩吶聲。
出殯的路上,前面盡是劉鏞的曾孫輩排著長隊提著紅燈籠開道,八人抬著靈柩緩緩前行,道路兩旁全是素不相識,流著眼淚的相親。一代名人就這樣,在越來越長的送葬隊伍中漸漸離我們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