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政府經歷了鴉片戰爭,庚子賠款,太平天國運動等,整個國家弄得遍體鱗傷,一窮二白,國庫基本上一貧如洗。清政府也千方百計絞盡腦汁想增加稅收,最後還是從鹽業上大做文章。
政府一方面嚴厲打擊鹽私販,凡走私私鹽者,一旦查獲加倍罰沒不說,還要牢獄之災,重者砍頭;在鹽場,朝廷還派了衛士持槍守候,凡收取成鹽,由衛士監督過磅登記,直接送往揚州兩淮鹽運使司衙入庫;另一方面大量發放鹽引,憑政府發放的鹽引者,可以任其銷售。政府以此計取得較大的利益。由此,鹽稅成了清朝政府重要的財政支柱。
全國有10個鹽產區,以鹽城為主的兩淮鹽產區最大,下轄黃海沿海30餘鹽場,素有“兩淮鹽,天下鹹”的說法。
揚州,位於長江下游,兩淮匯交,運河穿城而過,水上交通十分便利。
海鹽從鹽城等地集散到揚州,並在設立透過水陸運輸到東南六省(江蘇、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和江西)。
由此,曾國藩奉朝廷之命,在上海發行鹽引。
1863年的一天,曾國藩特地到杭州,會見了兩江總督馬大人。他倆原是摯友。
馬大人見曾國藩到來,雙手作揖道:哎呀,老兄多時不見,別來可好?你平亂功不可沒啊,這次大駕光臨,是特到還是路過?
曾國藩也雙手作揖道:平亂之事何談功不可沒,乃是理應所在。這次親臨貴處,乃時下國庫空空如洗,奉朝廷之命,發行鹽引,以此來彌補國庫銀兩之短缺。特來貴處尋覓有實力之士。
馬大人笑道:原來如此,來坐下。先品嚐‘西湖龍井’,慢慢道來。
馬大人沏好了茶,雙手遞給了曾國藩。
曾國藩接過茶杯喝了一口,道:哎,甘甜清口,固然名不虛傳。然後放下茶杯道:時下國庫空空如洗,朝廷只得打鹽的注意,以白鹽換白銀。為官手中尚有鹽引兩萬張,每張白銀兩百兩,每張可提食鹽500擔。
馬大人感嘆道:那不是一小數目啊。
曾國藩道:為官也正為此事犯愁,江浙兩地乃富庶之地,不知能否找到有實力之士。
馬大人道:據為官所知,乃浙江除了胡雪巖尚有一人,乃是歸安縣劉鏞便是。為官這就差人去請。老兄在此略作休整,領略一下西湖美景,也不枉來杭城一次。
曾國藩一聽大喜。
......
南潯劉順恆絲行門前,來了兩個差役。差役問道:您家劉老闆劉鏞可在?
王寶和一聽差役是找東家,不敢怠慢。便道:我去喚他便是。
劉鏞出來見是兩位差役,心裡有些嘀咕。還是道:在下劉鏞便是。
兩位差役見是劉鏞,便道:奉總督陳大人之命,有請劉老闆前往總督府商量要事。
劉鏞道:有請差爺稍等片刻,在下回稟一下家眷,以免牽掛,隨即與差爺一同前往。
回到家,劉鏞哈哈笑了一下,對洪英道:總督府馬大人差人前來有請吾前往,說是有要事商量。不知他葫蘆裡賣什麼藥。
洪英焦急地道:不會是為以前那事吧?
劉鏞道:看來不像。莫非是又是哪裡遭災遇難,向你伸手罷了。不管怎樣,馬大人這點面子還是要給的,我這就走一趟。
洪英道:那您速去速回,免得我在家牽掛。
......
總督府劉鏞很拘謹地坐著那裡,不敢抬頭看兩位大人。
還是馬大人先打破僵局。笑著道:現今朝廷困難重重,缺少白銀,只要白鹽。曾大人代表朝廷,現有鹽引兩萬張,不知劉老闆意下如何?
劉鏞一聽是鹽引,上次兩百張鹽引已經吃到了甜頭,也知道現在朝廷打擊鹽私販十分嚴厲。販鹽肯定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嚮往。但還是假裝為難地道:國家有難為民理所當然力所能及。但鹽除少數醃製行業所用之外,大多為民間調味所用,可見量甚微。量如此之大,一時難於消化。一旦受潮那是分文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