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新宅終於落成,搬遷時按理應當大辦入屋酒,但劉鏞此時的心境不同彼時,他看著偌大的劉府,再想想凍死在路邊的無家可歸之人,覺得自己有點太奢侈了,悔不該建這麼大宅。
劉鏞說服母親,全家撿了個吉日悄悄搬入新宅,就連鞭炮都沒放一根。
劉鏞娘和姑媽住最裡面的法式洋樓,冬梅和秋梅也陪著住樓上。劉鏞自己帶著安瀾和安江住東院,小菊和愛麗絲以及雙胞胎孩子住西院,唐漾荷因離不開上海恆順洋行的業務,便先回上海了。
劉家這些人搬入新宅,顯得宅子空蕩蕩的。劉鏞娘便張羅著又買丫鬟又僱老媽子,總算有了些人氣。
宋洪生帶著洪英來賀劉家喬遷之喜,冬梅和秋梅自不必說,拉著洪英的手‘姆媽長姆媽短的’,看這看那的。就連劉鏞娘對洪英的態度也大為改觀,她親親熱熱地拉著洪英的手,處處顯出不捨之情。
反倒是安瀾和安江對洪英有些生分了,他們倆怯怯地躲在角落裡,任洪英怎麼喊他們,他們都不肯靠近。而安瀾畢竟大了一點懂事,也怯生生地叫了洪英一聲姆媽,洪英心中悵然若失。
劉鏞娘和劉鏞一定要留宋洪生洪英在家吃飯。
劉鏞道:大冷天,在家簡單的吃了再走。
英嫂做了幾個菜,家宴結束後,劉鏞在門口悄悄向洪英招了招手,洪英會意,走到廳外。劉鏞對洪英道:跟我來,我帶你去看個地方。
洪英問道:去哪裡呀?
劉鏞笑著不說話,徑自往門外走去,洪英趕緊跟上。
劉鏞帶著洪英出了劉府的大門,沿毓秀河往東,向皇御河方向走去。
河邊風大,雖然是午後,但走到樹蔭處,洪英還是忍不住打了個寒顫。
劉鏞見洪英穿得單薄,打趣道:要風度而不要溫度。老話說得好,若要俏,凍得呱呱叫。
洪英正要惱,只見劉鏞脫下自己的大氅,給洪英披上。洪英裹著劉鏞的大氅,感覺到大氅還留著劉鏞的餘溫,不禁有些臉紅。
劉鏞見洪英臉紅,奇道:你看,臉都凍紅了。
洪英的臉更紅了,惱道:這冰天雪地的,你到底要帶我去哪裡呀?
劉鏞指著前面的房子道:快到了。你看那邊。
洪英順著劉鏞指引的方向望去,看到皇御河畔的一排瓦房。
洪英驚喜道:難道這房子,是您買了做育嬰堂的不成嘛?
劉鏞笑道:這是董家的祖屋,他們家不肯賣,我就全都租下來,如今正在修整,不日即可接收孩子。
洪英興奮地拉著劉鏞道:走,快帶我去看看。
那一排房子都鄰著皇御河,生活十分便利,劉鏞仿照上海育嬰堂的樣子,修飾成嬰兒室、幼兒室以及飯堂和活動室,不過他把音樂室改成了私塾教室,今後讓稍大一點的孩子在這裡讀書,認字。
劉鏞一一介紹道:嬰兒室八個孩子一間,每間配二個保姆,幼兒室六人一間,每間配一個保姆,另外僱幾個廚子和日常洗衣灑掃的老媽子,最重要的是得請一個給孩子們開蒙的先生,養在咱們這裡的孩子,長大後可不能是睜眼瞎。
洪英感動道:老爺您考慮得太周全了。我代孩子們謝謝您。
洪英鄭重其事地對劉鏞行了個福禮。
劉鏞拉起洪英,笑道:你還給我來這一套。
洪英看到考慮如此周全的育嬰堂,想想孩子們將在這裡生活,感到十分幸運,不僅對劉鏞有一種感激,心裡更是有了一種波瀾。
洪英又問道:上海的育嬰堂是如何替孩子們找養父母的?
劉鏞道:上海的育嬰堂,是領養人家根據自家需要,自願和育嬰堂簽約,他們用押金的法子來制約認領孩子的人家。讓認領孩子的人交一筆押金,等孩子滿十歲退還。可我覺得還是不妥,咱們這裡領養男孩的多為家中沒有男孩,因此,領來當兒子傳宗接代,這種狀況下,用上海育嬰堂的法子尚可行,確實能杜絕人販子。可女孩子怎麼辦?在大多數人眼裡,生個丫頭就是賠錢貨,生下來就溺死的不在少數,還指望他們領個女孩回去好好養起來?我擔心她們長大了不是做了童養媳就是被賣給人販子或堂子裡,那豈不是害了她們?
洪英忿忿道,那是。女孩子咱們就養著,好好教她們針線,也可以讓她們讀點書,等她們成人後,讓她們自己選婆家。
劉鏞點頭笑道:就依你的!不過若有咱們知根知底的富裕仁厚人家真心喜歡女孩兒的,倒可以另做考慮。總而言之,不能讓孩子們受苦。
洪英興奮地直點頭。嗯。要領養真心當女兒的也是有的。
劉鏞接著道:房子改裝還有幾天就好完工,再添一點家用東西就行了。讓孩子們搬到這裡過春節,讓他們像像樣樣過年。
他們倆從這間屋子看到那間屋子,一邊走一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