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輝陪著湯氏回門,寧海也與肖氏說了分家的事了:“明日,我就叫了寧湛過來,讓他們兩兄弟分家。”
肖氏是巴不得早些分家,哪怕湯氏對她恭恭敬敬的,可湯氏這身份還是讓她膈應:“早些分了也好,將來我們不在,他們也不會為家產起糾紛。對了,家產怎麼分,是讓他們兄弟兩人平分嗎?”
寧海嘴角抽了抽,說道:“阿湛七成,方輝三成。”無規矩不成方圓。若是現在他讓方輝跟寧湛平分家產,以後兒孫也都要這樣分家安陽侯延續三代估計就得垮了。
肖氏哦了一聲問道:“那四個鋪子,你準備將哪一個給方輝?”其實寧海買了十幾個鋪子,不過自家只開了四個鋪子,其他的都租出去。這四個鋪子,每年合起來有三四萬兩銀子的收益。
寧海說道:“方輝又不在京城,這鋪子給他誰來打理?”
肖氏有些不相信地問道:“你的意思,這四個鋪子都不給方輝?”
這些事,寧海都有考慮的:“嗯,沒人打理,鋪子給他沒兩年就得倒閉了。與其如此,還不如多給他兩個鋪面讓他收租子的。”做生意可不是有權有勢就行,得花費很多時間跟精力經營。若不然,很容易蝕本的。
肖氏是沒意見的:“這事,你好好跟方輝說下,省得他到時候說你偏心。”
寧海壓根不擔心方輝會有意見:“偏什麼心?我當年一窮二白,靠著自己置辦的這分家業。他能分到這麼多財產,還有什麼不知足的?若是不滿意就什麼都別要,他憑自己本事掙分家業好了。”
兩人正說著話,就聽到丫鬟說方輝跟湯氏回來了。
肖氏有些訝異:“晌午都還沒到,怎麼就回來了?”著姑娘回門,都是吃過午飯才會回家的。
餘梅說道:“聽下面的婆子說,湯奶奶雙眼通紅,大爺也是滿臉慍色。”
肖氏揮手讓餘梅下去,然後與寧海說道:“這湯家怎麼回事?姑娘回門怎麼還擺臉色?”
寧海壓根不在意:“他們是擺臉色還是其他都無關緊要,以後讓阿輝別再去湯家就好了。”又不是正經的妻族,對方要貪得無厭不搭理就行了。
肖氏笑著道:“阿輝馬上就要回桐城了,以後三五年得回一次。他就是想去湯家,也沒這個時間。”阿湛跟方輝馬上就要分家,湯家想攀附安陽侯府,也攀附不上了。
午覺後,寧海派人叫了方輝到他書房,與他說了分家的事:“寧家已經沒族人,就剩我一人。我也就你們兄弟兩人,分家我也不打算請外人了,明日我直接給你們兄弟將產業分了。”一般分家會請宗族長老跟德高望重的長輩過來做見證。這樣做,是怕將來起什麼糾紛。不過,寧海覺得他們沒必要請外人來做見證。
“都聽爹的。”
寧海對他的態度很滿意,說道:“家裡有四個鋪子,不過你不在京城沒人打理,給你遲早得關門。所以我的意思是這四個鋪子都給阿湛,你多拿鋪面跟田產。”
御賜的皇莊跟標有皇家印記的東西都不能分的,都得給寧湛。能分的田產,也就寧海買的那些。
方輝沒有異議。
父子兩人談了許久,等談完以後已經是傍晚,寧湛都回家了。
寧湛想得很明白,寧海就他們兄弟兩人,哪怕只得一半的家產這輩子的錢也用不完了。所以,他對分家的態度與方輝是一樣的:“爹,分家的事你說了算。”
寧海非常欣慰:“賬今晚就能算好,明日你們就將產業分了。不過,就算分產,你們也是兄弟,以後要互相扶持。”
兄弟兩人一起點頭。
湯氏看到方輝迎了上來,柔聲問道:“侯爺找你做什麼,說了這麼久?”
“說分家的事?”
湯氏面色有些白:“分家?父母在不分家,好端端侯爺為什麼要分家?”
方輝聞言笑了起來:“爹的意思是樹大分枝,我們兄弟都娶妻生子了,分家更好。省得等他百年後我們兄弟為家產起糾紛,這樣反而會傷了兄弟情分。”
湯氏很是鬆了一口氣:“我還以為是母親不喜歡我,所以想要分家。”
方輝笑著道:“你多想了。分家的事,爹兩年前與我說了。這次回京,一來是為娶你,二也是為分家的事。”
湯氏反應很快,說道:“那分家後,我們是不是就要去桐城?”
“嗯。等將分到的產業梳理下,我們就回桐城。”說到這裡,方輝道:“對了,爹說京城的先生比桐城要好。所以壯哥兒會留在京城,不會跟著我們回去。”
湯氏聽了並不意外,長房長子很多都留在祖父母身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