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推薦:、 、 、 、 、 、 、
狂風掃蕩著山野、村莊,搖撼著古樹的軀幹,甚至還將一些屋子上的茅草都給撕下來揚向空中。
一個男子躬著身推開家門,冷風隨著他一起灌進了低矮的土坯房裡。
坐在床邊的婦人看到他進屋,忙走過來期盼地望著他問道:“當家的,米麵領到了嗎?”他家有三個孩子,最大的七歲,最小的兩歲。上面兩孩子身體還算好,只小兒子生病了。因為救治不及時去了。不過小兒子還沒消戶,所以照領了三個孩子的米麵。
一個孩子兩斤白米兩斤白麵,三個孩子加起來就是六斤白米六斤白麵了。對他們來說,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玉熙開始是說發兩斤白米的,後來想著萬一孩子饞了想吃麵條或者餃子,白米可解決不了這問題。對於玉熙這種行為,貧苦人家都很感恩,但有錢人家卻是唾棄的,因為玉熙將米麵賣得賊貴,太平年間一斤米麵也就六七文錢了,現在玉熙竟然賣六十文一斤。老百姓是買不起的,但富戶或者宦官人家卻是不能不吃。所以玉熙賺的,都是這些人的錢了。
黃豆兒從懷裡掏出一個布口袋,喜滋滋地說道:“領到了,六斤白米六斤白麵。”官府貼出告示,老百姓直接拿著戶籍去所屬之地的糧鋪裡領。沒有經過中間的程式,這就避免了有人做手腳的可能。
黃嬸子接了布口袋開啟一看,眼淚就來了:“若是小三還活著該多好,也能喝上一口米粥吃上一口餃子。”
黃豆兒心裡也很難過,只是孩子已經去了再難過也沒用:“別說那麼多了,趕緊去熬粥給孩子們吃。”兩孩子現在都躺在床上,倒不是生病了而是外面太冷,躺床上暖和。再者躺床上沒運動也不不會費太多糧食。
黃大郎聽到有白麵,忙說道:“娘,我想吃麵條。”對黃大郎來說,油潑面是最好吃的東西了。只是他也知道家裡現在的情況,能吃到麵條就很滿足了。
黃二郎見狀也說道:“娘,我想吃餃子。”面跟餃子,黃二郎更喜歡的是餃子。
黃豆兒說道:“等過年的時候,再給你們做麵條跟餃子。”頓了一下,黃豆兒朝著黃大郎說道:“等會吃飽了,隨爹去打點柴回來。”家裡柴火不夠用了。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七歲的孩子已經能做很多事了。黃大郎點頭道:“好。”
吃晚飯的時候,黃大郎跟黃二郎兩人一人一碗白粥,是筷子插進去不倒的白粥。兩兄弟咬一口洋芋再吃一口白粥,那模樣說不出的滿足:“好吃。”雖然白粥裡只放了點鹽,但對他們來說已經是好物了。
黃嬸子說道:“要記住,這都是託了王妃的福氣。”老百姓很記恩的,這次旱災已經讓百姓將玉熙奉為神明瞭。
黃大郎吃了半碗的粥,剩下的推到黃豆兒面前說道:“爹,我吃飽了,這些你吃吧!”
黃二郎看了一下他哥,再看下自己碗裡的白粥,忍不住又吃了一大口然後也推到黃嬸子面前說道:“娘,我也吃飽了,剩下你的吃吧!”
黃豆兒跟黃嬸子看到兒子這般孝順都很欣慰:“你們正長身體的時候,得需要吃點好的。”可惜他們夫妻沒能給孩子提供更好的條件。
黃大郎揚聲說道:“爹,娘,等我跟弟弟長大了,每天都讓你們吃麵跟餃子。”
黃二郎補充道:“還得是油潑面跟豬肉拌大蔥的餃子。”
黃豆兒跟黃嬸子聽到這話,笑得合不攏嘴。外面冷風呼呼地吹著,屋子裡卻溫暖如春天。
這一幕,玉熙自然不知道。若是知道的話,她肯定會很高興的。
許武將榆城送來的訊息告訴玉熙:“王妃,義父跟大郡主三天前離開了榆城,年前能回到鎬城。”
玉熙聽到這話抬起頭問道:“怎麼崔默都沒在摺子裡說一聲?”
許武說道:“若是在摺子裡說,可能會洩露義父跟大郡主的行蹤。”整個西北,不僅有北擄人的細作,還有燕無雙跟於春昊她們派人的人。若是讓這些人打探到大郡主的行蹤,會很危險的。
玉熙點頭,淡淡地說道:“原來是這樣。”
想起上次玉熙因為棗棗遇刺發怒,許武心裡衡量了下說道:“王妃,我知道義父利用大郡主引出北擄細作做法有時考慮,但義父這樣做也是想……”
玉熙沒等他說完,自行接了話:“我知道,他讓棗棗當魚餌,一來可以將北擄隱藏在榆城的細作一網打盡,二來也可以藉機鍛鍊棗棗。”
許武一呆,說道:“原來王妃都知道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