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廣章聽到這話有些著急,忙低頭說道:“夫人,臨州城如今一共十三萬九千八百六十五人。”原本至少得有二十萬百姓才可算一個州,只是西北連年戰亂,每一個地方人口都銳減。
玉熙眉頭緊皺。
姚廣章忙又說道:“十年前臨州城有三十九萬八千多人。這幾年戰亂,餓死戰死了不少人,所以就只剩下這些人了。”
玉熙覺得任道重遠:“今年春耕,耕種了多少地?”雖然說玉熙準備到了鎬城就派人去購糧,不過若是西北自己能多產些糧食,那就更穩妥了。
姚廣章聽到這話態度恭敬了不少,說道:“耕種了六十四萬畝地。”這些都是記錄在案的。
說完這話,姚廣章忍不住誇讚了雲擎:“多虧了大將軍頒佈的惠民政令,讓官府借糧種給百姓耕種。等到夏收,糧倉肯定能堆滿。”也是這條政令,讓姚廣章真心臣服。
玉熙覺得姚廣章過於樂觀了:“那還得看老天爺的臉色。若是風調雨順,糧倉可能會堆滿糧食。可若是碰到乾旱,肚子可能都填不飽。”
姚廣章沒想到,玉熙對於農事也這般清楚。
玉熙對於農業賦稅這些東西,目前為止只限於紙上談兵。不過玉熙也不著急,慢慢來:“府衙如今還有多少庫銀?”每個州縣雲擎都留了銀子的。當然,留的銀子不多。
這一連串的問題,問得姚廣章都不敢再掉以輕心。每一個問題,都是認真想過再回答。
姚廣章離開離開以後,玉熙又見了這個通判。這個通判姓郭,舉人功名。家中母親被臨州城人尊稱為活菩薩,在臨州城名聲非常好。
這個郭通判長得不大高,小眼睛,白白胖胖,跟彌勒佛似的,不說話也帶著三分笑。這種人,很容易讓人心生好感。
玉熙說了兩句客氣話,就問了郭通判不少的問題,問的都是他職責之內的事,如糧運、水利、律法等。結果,郭通判一個問題都回答不清楚,支支吾吾的。
上任近四個月,就算原本不熟悉,只要有心這四個月也該將政務瞭解清楚了!結果現在卻是一問三不知,可見心思壓根就沒放在差事上。玉熙也不想浪費時間在此人身上,說道:“你出去吧!”
郭通判走後,許武非常詫異地問道:“夫人怎麼還精通水利跟律法?”這些東西自家將軍都未必這般清楚!
玉熙說道:“也不算精通,只是看過幾本書。”理論知識很豐富,實踐經驗為零。
許武心說這哪裡只是看幾本書,分明是鑽研了很久了。要不然,也不會將郭通判問得啞口無言了。
接下來,玉熙又見了高同知。
高同知也是秀才功名,之前是個七品官。不過此人是個聰明的,四個月不到,對於自己所管轄的事務非常熟悉了。所以玉熙的問題,他非常詳細地回答了。而這些,正是玉熙所需要的。
等跟高同知談完,已經天黑了。全嬤嬤走進來,見玉熙一副準備寫字的樣,忙說道:“夫人,先吃飯,吃完飯再忙不遲。”玉熙只要一忙起來,準忘點。不提醒,都忘記吃飯了。
用完晚膳,玉熙尋了許武,說道:“臨州城晚上可有夜市?”若是有夜市的話,她想要出去看看。
可惜的是,臨州城沒有夜市。
許武說道:“夫人,蘭州城內有夜市。等到了蘭州城,夫人可以好好感受一下。”蘭州可是甘肅的省會,肯定有夜市的。
玉熙沒有應這話,而是跟許武說道:“徐崢駐紮在臨州城四個多月了,對於臨州城的事情應該很熟悉。去問一下她,臨州城這幾個月可有什麼特別的事發生?”徐崢駐紮在這裡,一來是維護臨州整個地方的穩定,二來也是監視地方官。
許武有些不大明白,問道:“夫人想知道什麼?”
玉熙考慮了一下說道:“有這樣一個通判在,你覺得臨州城內的訴訟案件會公平公正?”
許武瞭然:“夫人也認為這個郭通判勝任不了這個職位?”透過剛才的事,許武認為此人完全是個草包。
玉熙點頭,表示認同。
許武跟貼心地說道:“當時的情況,也沒有時間對這些人詳查。夫人,我讓人去將姚知府跟高同知等人也查一遍吧!”
玉熙也沒怪雲擎,非常時期非常處理。不過等局勢穩定下來,到時候定要對這些官員進行考核,不合格的一律清除:“隱蔽一些,別讓他們知道。”R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