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推薦:、 、 、 、 、 、 、
玉熙吩咐白媽媽,讓她煮幾個洋芋來嘗一嘗。白媽媽還是第一次見洋芋,看著這些洋芋,她很稀奇地問道:“夫人,這是什麼東西?”
玉熙搖頭說道:“我也不清楚,你先煮幾個來試一試。”萬氏跟陳勉既然已經吃過,肯定不會有問題的。
中午的時候,雲擎走到餐桌前坐下,看到其中一個白瓷碟裡盛放了幾個沒見過的果子,問道:“這是哪裡弄來的果子,以前沒見過?”玉熙最近很喜歡吃水果,雲擎以為這是哪裡淘換來的果子。
玉熙已經用銀針試過,這些土豆都沒有毒。聽了雲擎的話,當即笑著說道:“你嘗一嘗,看看好不好吃?”
雲擎笑著說道:“什麼東西?這麼神神秘秘的?”說完,取了一個洋芋剝了皮,吃了一口。
吃了一口雲擎的眉頭就皺了起來,不過雲擎不是個浪費東西的人,雖然不好吃還是將整個洋芋都吃下了。吃完後問道:“這什麼東西?”這玩意吃起來粉粉的,吃完後有一股澀味,這東西味道真不好。
玉熙笑著也從盤子裡取了一個洋芋,吃了一口說道:“這叫洋芋,是陳勉的大嫂回給他們的節禮。陳太太說這東西是蕃外傳進來的,是新鮮東西。”至於說這東西在福建那邊已經有種植的,這就沒必要跟雲擎說了。說了雲擎也不會感興趣的。
雲擎說道:“送這玩意當回禮?”
玉熙笑了下,沒接雲擎的話,而是低著頭慢慢地手頭上的洋芋吃完。吃完後,玉熙的感覺跟雲擎完全不一樣:“這東西,我只要吃三個,就能吃飽。”這東西,很能充飢,而充飢糧食是西北最欠缺的東西,就是不知道這洋芋的生長條件是什麼。
雲擎壓根沒聽懂玉熙話裡的意思,說道:“還是不要吃了,這東西味道不大好。”吃了第一個,就不想再吃第二個了。
玉熙笑著道:“你不想吃,那就不要吃吧!”
下午,玉熙就叫來了田洋,將洋芋給田洋看。然後說道:“你準備一下,過兩天去福建陳先生的老家。到了那邊先了解下這洋芋的生長條件,看看是否能在西北種植,還有,這東西畝產多少?若是符合西北的種植條件,產量也高,就多買些帶回來,另外再請一些擅長種植這東西的人回來。”
田洋看著十多個洋芋,說道:“夫人,這東西能儲存多久?會不會在路上壞掉呀?”
玉熙也不知道這洋芋能儲存多久,說道:“這東西在陳先生老家就跟西北的小麥一樣非常普遍,很好找的。”
田洋聽到這話,說道:“夫人,保險起見,我還是想將這東西畫下來吧!”這樣也是防備萬一,不管如何,多準備總是有利無害。
玉熙笑著說道:“成,到時候我畫一張。除了這洋芋,你還可以多帶些物美價廉的海味回來。”福建靠近大海,海味還是很多的。
晚上,陳先生回到自己住的地方。一到家,陳先生就問了萬氏:“那洋芋送去給夫人沒有?”
萬氏點頭道:“已經送過去了。夫君,為什麼一定要送這洋芋給夫人呢?”她有些想不明白。
陳先生說道:“這東西用好了,能發揮巨大的作用。”陳先生也是吃了這洋芋,發現這東西很能充飢。而且就他大嫂的摳門性子,能送這洋芋回禮足以證明這東西不值錢。往深層裡想,這東西不值錢,那產量肯定不低了。能充飢又產量不低的東西,若是能在西北推廣開來,西北的口糧問題就能得到緩解。一旦糧食問題解決,西北軍就不用再受朝廷的鉗制了。作為雲擎的心腹,雖然很多事雲擎沒說,但陳先生還是能感覺到雲擎不會甘於困守在榆城的。對此,陳先生是沒有異議的。亂世之中,只要有本事,有野心不是壞事。
萬氏一臉不解。
陳先生沒有跟萬氏解釋,這些事說也說不清楚,而且也沒有說的必要。陳先生說道:“夫人會知道它的作用的。”若是給將軍,肯定不會多想的。可夫人不一樣,看到他們送去的洋芋,再聽了他妻子的話,肯定會跟他想到一塊去的。至於說陳先生為什麼沒有跟玉熙直言,那是因為他對此也沒有足夠的把握。而且對著洋芋的具體情況也不大瞭解,所以沒有主動提出來,只能用這種隱晦的法子提醒玉熙。這也是讀書人的通病,在沒有足夠的把握之前都不願意挑明的說。
兩天以後,陳先生就聽說了田洋出了榆城,去了外地。至於到底去了哪裡,陳先生沒打聽出來。不過想著兩天前送洋芋的事,陳先生猜測,田洋應該是去了福建。
陳先生自言自語道:“希望一切順利。”若是真如他所推測的那般,這洋芋能在西北推廣開來,那可真是造福百姓的大好事了。
中秋節過後,雲擎一大半的時間都在軍營裡。這會,他要為入秋的戰事做準備,還要為可能到來的叛亂做好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