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也是講關係講地盤的,比如中美之間兩國的網際網路雖然可以聯通,但本質上並不相同。
大部分地國外企業都很難進入國內地市場。
甚至有很多也因為水土不服,最終退出了。
也許有人認為這是本土網際網路企業的勝利。
甚至認為這是外國公司地重大損失。
然而未來卻有一種論調讓人產生了反省地感覺。
那就是三鑫失去了中國市場之後,依舊是世界出貨量排名第一地手機公司。
而谷歌不進入中國市場,也依舊是全球最大的網際網路企業。
至於亞馬遜什麼的就更不用說了。
所以,有的時候雖然不能進入中國市場,可是,卻依舊不能阻擋你成為一家偉大的公司。
這倒不是說中國市場不重要,只是在這裡玩兒,需要另一套規則。這也是為什麼後來抖音的母公司會把同一個應用拆分成兩個不同的版本,分發在不同的市場的原因。
目的當然是為了規避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
而眼下金正宇要面對的雖然不是這樣的問題,可是也比較類似。
網際網路這個行業人是分圈子的。簡單的說在搜尋引擎行業,不同的語言之間天生就有屏障。比如在H國,這層屏障的建立者是naver,事實上自從naver誕生之後,谷歌在H國的市場佔有率就節節敗退。同樣的現象也發生在中國。
那不是因為谷歌對於中文和朝族語的理解真的不如本土企業。
只不過在競爭方面,本土企業有著天然形成的語言屏障帶來的優勢。
而同樣的道理,在H國流行的演說,未必能夠在燈塔國市場站穩腳跟。
就算金正宇模仿著別人的商業模式,並且早一步先於對手將成熟的產品推了出來。
可是進入燈塔國市場還是會遇到一系列的麻煩。
因為他是個局外人,在燈塔國市場肯定會遇到對手的聯手狙擊。
就算是Tik tok這樣的公司雖然名義上母公司屬於中國企業。可背後還是少不了燈塔國資本的加持。
有的時候,擁有更大的規模,遠比控制一家大企業,然後慢慢的看著對手蠶食市場來的更加痛快。
這其中教訓最為慘痛的就是先京東一步的當當網。
當初的創始人把大量的股權攥在了自己的手裡。以至於最後被對手一步一步超越,就算手上握著將近六成的控股權,財富值也不如京東創始人手上百分之十幾的股權來的高。
所以經歷過以前國內網際網路創業浪潮的洗禮。
就算是一個普通學生,金正宇也聽說過這些大佬的分享。
當然這些分享也有可能是為了在直播間裡多賣幾瓶酒而已。
但不管怎麼樣,這些珍貴的人生經驗還是有一定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