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元錦玉就服了軟:“這次本就是臣妾的錯,臣妾沒想著推卸責任。”
長樂在一邊說公道話:“太后娘娘,寧王妃進宮也不是一次兩次了,連聖上那裡去得都不勤,您就也別揪著她不放了。”
太后輕哼一聲,這才像是聽了長樂的話,放下了這件事。
可是元錦玉站在那裡許久,太后也沒有賜座的意思,元錦玉倒是不急不惱,太后問什麼,她都照樣回答。
最終,太后也說起了這次宮宴的事情:“哀家聽說,這次宮宴,始終都是你同淑妃再負責”
“是的。”元錦玉應著。
太后又道:“今年皇上南巡,勞民傷財,後來各地發生了旱澇,更是使國庫虛空了,如今這又有這麼嚴重的雪災,就連幾個王爺最近都是在奔赴各個地方,同官員們共傷抗災大計,這宮宴,也該要節儉些才好。”
元錦玉想著,如果真的是想說宮宴的事,那也該去找淑妃來說,為什麼會找上自己
但她還是硬著頭皮回答著:“太后娘娘說的是。”
“既然這樣,就把皇上給你們的預算削減一半,用到賑災中吧,如今大周的百姓都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咱們作為皇族,更需要以身作則,你說是不是”
太后的聲音還是那般蒼老,說話的速度也是不急不慢,基本上沒什麼語調上的起伏,可還是讓元錦玉聽出了壓迫的感覺。
而且這話,總算是讓元錦玉知道了太后的來意。原來是不想讓自己將這宮宴辦好是麼
之前皇上就削減了一部分開支,現在若是再削減,那可真的是捉襟見肘了,總不能讓元錦玉將自己的錢投進來,她可不是什麼冤大頭。
於是元錦玉抬頭,對太后微微笑著說著:“太后娘娘,您有所不知,皇上之前已經削減過開支了,給母妃的錢,本就是比以前少的。”
“少能少幾萬兩銀子沒有那幾萬兩銀子,宮宴和之前比,也沒差了多少。這樣吧,依哀家看,就在原來的預算中,再削減五萬兩,這樣也算是為了大周出一份力。”太后說出五萬兩銀子來,眼睛眨都沒眨,讓元錦玉深深地懷疑,她到底知不知道五萬兩對自己來說意味著什麼了。
要知道,原本宮宴的預算是十萬兩,皇上已經削減了三萬兩了,現在她再削減五萬兩,那剩下兩萬兩,夠自己做什麼恐怕連擺筵席都不夠
元錦玉是絕對不會答應這件事的,這根本就是不能完成的任務
於是她還想再爭一爭:“太后娘娘,結算的賬本都在臣妾那裡,如果您要看,臣妾可以隨時給您拿過來,就算是宮宴照往年規模小了不少,但是兩萬兩銀子真的不夠,還請太后體諒一下臣妾,臣妾這次只是幫德妃娘娘操辦宮宴,德妃娘娘想必也不會這麼為難臣妾。”
“你這是說,哀家在為難你了”太后凝視著她。
元錦玉才不是那種打腫臉充胖子的人,為難了就是為難了,她要是今日不承認,下次吃虧的就是她。
於是她的目光堅定,看向太后:“沒錯,臣妾覺得,您就是在為難臣妾。兩萬兩銀子,如果臣妾不能將宮宴辦好,是不是太后娘娘還要再責罰臣妾”
太后扯了扯嘴角:“你還算是個挺上道的,如果這宮宴真的辦砸了,那哀家當然要罰你,還有,你說對了,哀家就是在為難你,難不成,你還要去和皇上訴訴苦,抱怨抱怨不成哀家勸你還是省省吧,皇上日理萬機,國事都忙不過來,這種小事,還是別煩他了。”
元錦玉算是見識到了,原來找茬,還能這麼在明面上的。她凝視太后,登時有些不知道說些什麼才好。
太后見到元錦玉久久不語,也沒有離開的意思,便對元錦玉道:“這樣吧,哀家再給你加一萬兩,但是再多,就沒有了,反正這宮宴,是要辦到讓哀家滿意的程度的,你回去同你母妃商量一下,多上點心。今日哀家累了,長樂,送客”
長樂在一邊都沒插上話,這會兒看太后和元錦玉又是劍拔弩張的樣子,她真是覺得無奈得很。
本以為元錦玉被逼到這種境地,不管是耍賴還是怎樣都不會走,誰知道元錦玉只是問了一句:“那太后娘娘,請問怎樣才是讓人滿意的地步如果沒有個具體的標準,只靠您說一句不滿意,臣妾這麼長時間的努力豈不是白費了”
太后剛剛還想著,自己追究元錦玉禮節上的問題,她認錯態度還很是良好,這會兒卻因為宮宴的事和自己犟上了。
於是太后沉吟片刻,才道:“通常要走的那些形式,都是不能少的,一些細枝末節的東西,可以省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