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原來越靠近玉門城,他們碰到的斥候也越來越多,接連處理掉三波斥候後,他們也只剩下了不到四十人,聞著盔甲上的血腥味,錢旭眉頭緊鎖,若在此時抬頭看向西北之地,還能看到遠處若隱若現的玉門城城牆。
風聲漸起,掩蓋了馬蹄聲,風捲黃沙,當風聲漸停後,一隊裝備精良的北蠻騎兵出現在了他們面前,這群不到兩百人的北蠻精銳騎兵,雖然比起金甲衛和鐵勒屠是差了些,但他們身上的重甲鐵衣足以說明這也是一支戰鬥力不弱的精銳騎兵。
這群騎兵為首的是一個身著鮮衣亮甲的貴公子,這個貴公子腰間掛著一柄精美的北蠻彎刀,在看到眼前的疾風營將士後,心中多少有些震驚。
而孫林他們同樣驚訝,因為眼前的公子哥就是他們要找的北蠻王公子弟。
在少壯派官員還沒有崛起之前,只要你是北蠻王庭成員或者是貴族之後,那朝廷就會賞你一個花哨頭銜,而這些得到頭銜的年輕公子就會找手下的將軍借些兵馬好進行炫耀。
但是自從十一國器被找到,少壯派軍官崛起後,這些王公家的闊少爺就再也沒有這些白給的頭銜了,想要頭銜可以,老老實實上戰場,只要你殺敵夠多,頭銜隨你拿。
今天出現在孫林對面的這個耶律姓公子就是八王其中一家的一個旁系少爺,本想著來玉門關鍍個金,混個頭銜,卻不曾想自己還沒到呢,就碰到了中原軍隊。
雙方大戰一觸即發,看著突然殺到的疾風營將士,兩百北蠻精騎並沒有亂了陣腳,為首的副將和那個公子低頭私語。
用北蠻方言說了一通後,年輕的公子輕蔑的笑了笑,臉上佈滿了不屑的譏諷。
隨後他搖頭拒絕了副將的提議,似乎是覺得眼前的中原騎兵只有不到四十人,而他們可是有將近兩百人,接近四比一的人數比,難道還怕他們不成?
疾風營這邊,標長直接下令圍剿截殺,一時間箭如雨下,勁弩如飛蝗,兩撥齊射後,短兵相接。
雙方騎兵接觸的一瞬間,北蠻的闊少就察覺到了不對勁,雙方照面的一瞬間,己方騎兵全部毫無例外的被抽刀劈殺,雖然他們這邊人數更多,但是眼前的中原騎兵戰鬥力似乎更強一些。
不到四十人的疾風營將士衝陣如疾風,瞬間就衝散了北蠻騎兵的先頭大陣,年輕的闊少爺看著眼前的騎兵衝殺,倒是顯得格外高興,似乎完全不介意自己的兩百騎兵在面對四十不到的敵人時都沒有搶到優勢。
而他身邊的副將則是憂心忡忡,拔刀護在自家小主人身側。
這場馬速快於死人速度的大戰正是拉開帷幕。
真實的騎兵衝刺絕不會像說書人說的那般雙方大將陣前交手,勝者長驅直入,敗者兵敗如山倒,很少會出現一方大將隻身衝入人群而毫髮無傷的場景。
騎戰是血腥和殘酷的,騎兵衝鋒首選寬闊平原,雙方開場先是騎射,對於輕騎兵來說,若是不能有效減少箭雨所帶來的折損,那這場衝刺就註定失敗。
雙方騎射後,便是衝刺,輕騎兵的衝刺就好像通透的刀割一般,一騎掠過,非死即傷,這個時候所有人想的都是往前衝,哪怕是一步的距離也要拼命往前衝。
重騎兵更是如此,重騎衝刺猶如泰山壓頂般,鐵甲碰撞,被擠成肉餅是常有的事,而重騎兵衝刺的現場也往往比輕騎兵更震撼。
就算是像這種百十人的小規模騎戰,疾風營的宗旨也是不變,無論是戰是撤,速度第一,只是輕騎比起重騎能更多的發揮個人的實力。
看到北蠻副將進入戰場後,孫林第一時間就衝了上去,雙方扭打在一起。
而標長的目光則是放在了那個北蠻王庭子弟身上,標長拔出腰刀,從被撕開口子的陣線中衝出,直撲年輕男子而去。
年輕公子看著標長衝來,到也不怕,到底是學了些招式的王庭子弟,有些心高氣傲是在所難免。
只見他提手拔刀,橫空而下,一刀砍向標長,標長也是沒想到這個花瓶還會些武道,趕緊側身躲開,這一側身就直接從馬上摔了下來,摔下馬後的標長接連幾個翻滾穩住身子。
一刀功成,那名北蠻王庭子弟緩緩落地,只見他目光陰狠,做衝刺狀瞬間衝向標長,標長提刀應對,項州腰刀和北蠻彎刀激烈的碰撞著,發出陣陣鏗鏘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