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仲賢的死對於寧小川來說無異於是一場晴空霹靂。
他早就知道自己能順利離開殷都是關仲賢從中斡旋,也知道自己身邊的孔真玄和聶紅衣都是關仲賢派來保護自己的。
可以這麼說,寧家能在殷都待這麼久,離不開關仲賢的照顧。
而得知這一訊息的孔真玄也是有些驚訝,不由得雙眼通紅,這個亦師亦友的朋友對孔真玄也有著不小的影響,當初自己和大哥意見相悖,一氣之下出走青州,遊離四方,最後在殷都遇到了關仲賢,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自己才算是遇到了知音。
“關丞相這一走,殷都只怕是要亂啊。”孔真玄紅著眼睛說道。
關仲賢在大奉就相當於是一個定海神針,他這一出事,單靠一個高禎是鎮不住那滿朝文武的。
殷都的臣子對於高禎這個皇帝只是單純的畏懼,而對於關仲賢卻是敬畏,何為敬畏,敬重和畏懼,這一點孔真玄也是心知肚明的,因此也能預估到關仲賢死後大奉官場的情況。
“或許亂的不止是殷都……”看完寧楓的來信後,寧小川越來越相信當初在象州的時候顧諶的判斷。
如今的大奉風雨飄搖,表面的安寧下暗流湧動,關仲賢一倒,大奉最後的脊樑也沒了,用不了多久,北蠻,西羌這些虎豹豺狼都會將目光放到大奉這塊肥肉上,到時候就是天下大亂了。
孔真玄看了看寧小川,目光中閃過一絲驚喜的異色,現在的寧小川和一年半前剛出殷都的寧小川判若兩人。
一年多的成長讓這個少年見到了世間的不易和百姓的艱辛,此時的寧小川就像亂世中誕生的初星一般引人注意,相信未來用不了多久,寧小川的名字就會傳遍整個大奉。
……
鎮南關坐落於長蘇山中部,位於一座深山峽谷之中,穿過峽谷就是南越和西羌的交界,可以說鎮南關就是大奉,南越,西羌的交界之處。
而這座鎮南關還是一千年前流放在此的犯人不堪這些蠻族襲擾而修築的,修成之後也一直鎮守在此,直到大奉統一拿下北境後調轉槍口將目光轉移到交州,大軍才接手鎮南關,並且加以修繕,最後命名為鎮南關。
來到鎮南關,細看鎮南關的城牆就在牆面上發現很多戰爭的痕跡,這座關隘自修成後就飽受戰爭襲擾,也正是因為這座雄關,才有瞭如今的交州。
鎮南關原本的紅漆鋼釘大門早已經褪色變成了黑色,只有仔細觀察才能在這些黑色中發現一點紅斑,原本的九排鋼釘也已經生鏽,但依舊能感受到濃烈的厚重感。
此時,一位年過半百的將軍穿著鐵甲站在城頭,右手挎在腰間的劍柄上,目光宛如鷹隼一般陰狠,盯著前方的三方勢力交界之地。
而在鎮南關的城門樓子上屹立著黑色的奉字大旗,老將軍環視一週,然後朗聲叮囑道,“都給我盯緊了,這幾天風聲緊,別讓這些蠻夷鑽了空子,跑進關內禍害百姓。”
“是。”關隘上的將士齊聲吶喊,發出震耳欲聾的喊聲。
駐守鎮南關的將士可不像嘯南關那樣是成建制的白羽軍,他們可以說是被朝廷拋棄的軍隊。
鎮南關守將名為周秉業,為義國公單方的手下,太嘉軍備案發生後,單方含冤而死,作為單方的得力干將周秉業竭力為單方鳴冤,以至於引起了高禎的不滿。
於是高禎便將其貶到鎮南關,而周秉業則帶著一眾親信來到鎮南關,即便是在鎮南關周秉業也在竭力幫助單方鳴冤。
以至於讓高禎一氣之下斷了他們的軍餉,後來還是在關仲賢的竭力勸說和爭取下,才給鎮南關將士爭取到不足之前一半的軍費,然而這些並沒有讓周秉業鬆口,直至今日,他還是喊著義國公無罪的話。
來到鎮南關下,寧小川等人首先感受到的是一股殺氣,這種感覺和當初在潼陽三堂關的感覺完全不一樣。
如果說三堂關給人的感覺是莊嚴而肅穆,那麼鎮南關的感覺就是陰狠和顫慄,這裡的殺氣極重,重到就連小白都忍不住發出嘶鳴。
站在關隘下,寧小川翻身下馬來到馬車旁,素素不知道給他掀了多少次的窗簾,這次該輪到他了。
察覺寧小川舉動的聶紅衣往前走去,剛要靠近馬車就被寧小川攔了下來,寧小川走上前,親手掀開窗簾,這一幕讓九九都愣住了,連素素都為之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