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林裡不時傳來幾聲不甘的虎嘯,當寧小川等人回到茅草屋的時候,天都快亮了。
“累死我了,好在不算白來一趟。”寧小川晃了晃手裡的酒葫蘆,聽著裡面液體流動的聲音,不由得笑了出來。
宋璟伸了伸懶腰,“只是可憐我這身老骨頭了。”
“寧公子,你們可算回來了,要不你和聶姑娘休息會兒,咱們正午出發。”茅草屋外的孔真玄走過來說道。
昨晚事出緊急,本來寧小川是打算把孔真玄也帶著的,畢竟不知道聶紅衣口中的別有洞天到底是好還是壞。
但是他轉念一想,把蘇敏和素素兩個小姑娘丟在山裡也不安全,於是便把孔真玄留了下來。
寧小川看向宋璟,“老宋頭,你要不睡會兒?”
“不用了,在哪睡不是睡,在這多耽擱時間。”宋璟搖著頭說道。
寧小川在看了看聶紅衣,聶紅衣衝著他點了點頭,寧小川笑了笑,“那好,等素素她們醒來,我們就出發。”
“好。”
日上三竿,早上出發那會兒還不是很熱,山風吹過,伴隨淡淡涼意,可走著走著天氣越來越熱,一抬頭就能看到頭頂的太陽肆意的炙烤著大地。
不過好在,他們看到了三堂關。
三堂關並沒有寧小川想象中的那麼大,甚至規格也不算恢弘,就一座關隘,一條城牆,再加上四座角樓箭塔,和普通關口並無區別。
但是和其他關口不一樣的是,三堂關是真的在戰火中磨練出來的,那蒼白厚重的石牆訴說著當年的艱辛不易。
如今的三堂關只有很少的駐軍鎮守,當年蠻兵拼盡全力都想穿過的關門如今已經不再緊閉,洞開的城門前,百姓談笑自若的走過。
寧小川一行人也跟著百姓穿過三堂關,過了這個關口,用不了多久就到潞州境內了。
馬車緩緩駛過三堂關,寧小川稍稍探出頭,看著身後的三堂關,感慨萬千,過了關口就是潞州了。
……
潞州,北境三州之一,位於中州東部,是大奉境內著名的法家聖地。
提到潞州就不得不提法家,潞州境內的新陳,就是法家誕生地,法家鼻祖曾在此地傳道收徒,將“法者,國之大也!”的理念傳向大奉各地。
當然了,法家誕生到現在也有過許多名門大家,就像一百多年前名震大奉的韓催,一手組建了大奉典獄監。
還有三百年前的荀斯,一手主持編纂了《大奉國典》,而這《大奉國典》就是大奉的國法,一直延續至今。
法家重刑,認為要管理國家,必須採取獎懲結合的方法,沒有刑法的國家沒有威嚴,沒有刑獄的國家沒有尊嚴。
隨著這些年各州刑罰越來越重,法家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其他學派的敵視,尤其在潞州境內,法家的影響力要比其他地方大的多。
潞州境內多山谷,少平原,許多大城市都建立在山溝裡,這次他們進入潞州,所要趕往的第一個城市便是呂都。
馬車吱呀吱呀的走著,來到呂都城外,寧小川看著來往的百姓各個都眉頭緊鎖,便忍不住開口說道:“這些百姓怎麼都是愁眉不展的,而且腳步匆忙,好像每個人都很著急的樣子。”
宋璟靠在馬車上,嘴巴里叼著一根茅草,緩緩說道:“這呂都可不是什麼好地方,在呂都城內有一個叫做聚賢莊的地方,聽起來像是一個土匪窩,其實啊還不如土匪窩。
這聚賢莊的莊主是新陳法家的嫡傳弟子,而且是當今城主,呂都太守的親弟弟,所以啊,這聚賢莊經常打著官府的名義,搜刮民脂民膏,搞的百姓苦不堪言。”
寧小川聽罷,皺眉說道:“這麼離譜的地方朝廷就不管嗎?看著他們如此殘害百姓?”
“朝廷想管,但怎麼管啊,這是潞州,隸屬於北境之地,歸靖北王管,至於靖北王為什麼不管,這誰知道呢。”宋璟無奈的說道。
提到靖北王,寧小川就皺了皺眉,說到底,自己和這個靖北王還有些恩怨呢。
半年前在殷都,自己當街打斷靖北王世子的胳膊,雖然後來是吳家替靖北王背了鍋,可是寧小川知道這事情絕對不會這麼輕易算了。
如今自己再度來到靖北王的地界,估計,靖北王是不會輕易放自己離開的。
“這樣啊,那老宋頭,你說這呂都城我們還進嗎?”寧小川摸著腦袋訕訕的說道。
宋璟揉了揉鼻子,笑了笑,“進啊,來都來了,不進去看看怎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