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唐聽金吾衛講述完清河崔氏的歷史,與冉菁菁相互對看一眼,想到剛才出去購物時發生的一幕,心道:看來果真是惹上麻煩了。卻也並不懼怕,與冉菁菁一起下了樓。
剛才兩人出門時,大街上車水馬龍,好不繁華!
但正在兩人高興之時,大街上卻弛來一匹快馬。橫衝直撞,撞得街道上人仰攤翻,雞飛狗跳。
鬧市騎馬本就不對,那騎馬之人卻並不勒馬,依舊快馬疾馳。視街市之人如無物,馬蹄揚起,眼看就要踏在前面的孩童身上。卻無人過來相助。
李承唐和冉菁菁看到這裡。一人飛掠過去抱起了孩童,一人則激怒之下拍飛了馬匹。馬上之人飛出丈外極為狼狽,起身後怒道:
“你們兩人連崔氏的馬也敢攔,看來是不要命了,有膽便留下名號!”他說話極為囂張,但看到兩人的身手也不敢怎樣跋扈。
冉菁菁氣盛,甩了他兩巴掌,他捂著臉也未敢如何,只是叫囂不已。
周圍街道上的人議論紛紛,說二人惹了大禍。李承唐怕崔氏問罪那孩童一家,便報了名號,讓馬上之人若要報仇便到客棧來找。
那騎馬的人本是崔氏一脈,中書省侍郎的關係。名字叫做崔弘宥,受家族福廕,任閒職武散官翊麾校尉,授勳武騎尉。雖然官職只有七品,也無實權。但藉著家族權勢,平日裡飛揚跋扈慣了,何曾受這般侮辱,回家便領了家丁前來滋事。
那時李承唐和冉菁菁還沒有回客棧。這斯帶人前來,看到整座客棧被金吾衛守護。識得高低,不敢造次,這才回家告了刁狀,讓家中大人出面,想找回臉面。
來的兩人一個四十開外,一個六十開外,都是一身文士打扮。四十開外的叫崔一城,是崔弘宥的大哥,位列下州長史之職。另外一個六十開外的叫崔柏,是崔氏在清河的族長。
兩人聽到崔弘宥的描述,畢竟是見過世面。既然有金吾衛守護,而且敢得罪崔氏,應該不是普通人,便先一身普通打扮,前來拜見。實是抱著探聽虛實,問罪之心。
李承唐和冉菁菁各自整肅一新,精神煥發。李承唐一身玄衣纁裳,儒雅大氣,卓爾不群,彰顯貴族公子氣息。冉菁菁粉底白衣,衣袂飄飄,猶如仙女臨凡,雖無傾國傾城之貌,但卻有傾人之姿。
一看便知絕不是普通世家。
來的兩位崔氏族人不敢造次,崔一城既任長史,對官場一套相當熟稔,首先報了自己的官職,開口說道:
“崔家不知公子駕臨,特來拜見公子,這是我族長輩崔柏,不知公子家世何方,在朝堂任何職?”
一句話有禮有節,又簡單明瞭的問清楚李承唐的底細。的確是個官場老油條
當時,唐朝有五姓七望之說。分別指的是隴西李氏,趙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
這七大家族共有五姓,基本上是唐朝最牛掰的世家大族。其中隴西李氏,建立了李唐王朝,所以按道理要比其他幾大家族更加尊貴。趙郡李氏受氏族福廕和李唐同宗之蔭,也在幾大家族中分一杯羹。
崔一城聽弟弟訴說此人姓李,便想問明李承唐屬於哪個李姓,以便進一步問責其族。
李承唐雖然對崔弘宥在街市上橫行無忌大為反感,但見來的人還算有禮,也只好還禮說道:
“在下世居嶺南,並沒在朝堂任職。”
崔一城和崔柏相互看了一眼,有點不相信的又問了冉菁菁的家世。等冉菁菁說完自己家世之後,兩人瞬間進入了沉默。
盤算著兩人沒有任何背景,為什麼會有金吾衛護持,即便冉家在河北河南勢大,但僅僅是江湖地位而已,也不至於有金吾衛護衛吧。肯定只是與某位大人物有交情,狐假虎威而已。
遂膽氣立壯,他們相信任何大人物都不會為了外人與清河崔氏為敵!
崔一城立刻變得前恭後倨,挺挺胸膛,說道:
“既然閣下不在朝堂問事,不知崔家怎麼得罪了閣下,卻要閣下來教訓舍弟,給崔家難堪,本官添為一州長史,還要閣下給個說法!”
冉菁菁見他們的態度變化如此之快,早就粉臉含霜,嬌怒道:
“那廝在鬧市縱馬行兇,草菅人命,你們不管,倒還來問我們!”
崔柏這是倚老賣老的說道:
“小姑娘此話差亦,雖然你們冉家江湖勢大,卻也管不了官家的事,崔家不是你們冉家可比,崔家的人自有崔家來管,豈容你們插手!”
李承唐原本還有耐心聽下去,見崔柏一把年齡都如此說,勃然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