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斫燭影一代驕,金匱懿旨易黃袍。
太祖如知應有恨,悔不當初赴陳橋。
那就是他和擔任樞密使的李崇矩結為了兒女親家,趙普的兒子娶了李崇矩的女兒。趙匡胤得知後竟龍顏大怒,這段你情我願的聯姻為何會惹得皇上不滿呢?
你想想啊,一個是掌管國家政務大權的宰相,一個是手握兵權的樞密使,皇上心想,這兩家聯姻了,是想幹什麼?莫不是想強強聯手?那還了得?
於是,趙普和李崇矩被雙雙免職,貶離京城。而最冤的要數李崇矩了,自從追隨趙匡胤以來,他馬首是瞻、兢兢業業、盡忠職守,是個不可多得的將領,樞密使職位,全憑他一步一步在戰場拼搏而來,而且與人和善,忠厚老實,人緣極佳。
趙光義深知皇上因此很是反感趙普,眼下已被皇兄貶離京城,並罰俸祿。在趙普看來,自己擁立聖上有功,皇上如此不顧情面,讓趙普心中充滿怨懟。
於是,趙光義利用了這點,趁趙匡胤離京的這段日子,經常召趙普與自己一起飲酒作樂,並有意無意提起當年趙普立下的汗馬功勞,讓趙普對趙匡胤處罰自己一事更加不滿,很快便將他拉攏。
趙普是何等聰明之人,很快也看出了趙光義的意圖,於是反過來巴結起他來,就將“金匱之盟”一事偷偷告訴了他,使得趙光義對皇位更加覬覦。
趙普又說:“禁軍統領蔡無忌與我關係甚密,待我去會會他,定可為您所用。”
趙光義笑著點頭,極為讚賞。
趙普又說:“內侍總管王繼恩,此人極為貪財,能用錢解決的事都不叫事,王爺也可將此人收為已用。”
“好好好!趙丞相明日就去將此事辦妥!本王日後定不會虧待於你!”
見趙光義已經稱自己為丞相了,趙普非常開心,很快就幫趙光義將禁軍統領蔡無忌,和內侍總管王繼恩收為心腹。
出去大半年的皇上終於回朝,自從回來後,總是藉故不上朝,與往日那個精神抖擻足智多謀,德才兼備雄才大略,胸襟開闊寬厚仁慈的皇上判若兩人,整日悶悶不樂,太監說皇上飲食睡眠都不太好,吃得很少,常常纏綿悱惻一坐半宿不睡。
趙光義見皇兄回來後不上朝,開始還挺高興,可是轉念一想,這樣雖說依然是自己在處理朝政,但畢竟皇位還不是自己的。而且自從聽趙普說了“金匱之盟”以後,心中像是長了毛,日夜寢食難安,盼著趙匡胤早日傳位給自己,見他回朝後又鬱鬱寡歡,心不在焉,以為不多時就會傳位,沒曾想皇上卻絲毫沒有動靜。心中著急要坐皇位,不免對趙匡胤產生了恨意。
這日,皇上在朝堂上說想把都城遷至洛陽,群臣皆上諫勸阻。下朝後皇上又召見晉王趙光義商議此事,他說:“我不但要遷都洛陽,日後還要遷都長安。”
“汴京好好的,皇兄為何要遷到洛陽?”
“汴梁地處平原,無險可守。關中倚山傍河,地勢險要。我遷都後,再裁去冗兵,大興生產,有了這些長治久安的根本,不就可以一勞永逸了嗎?”
趙光義說:“不是應該以德治國嗎?只依靠天險國能長治久安?皇兄何必一定要遷都?”
趙匡胤嘆息道:“皇弟啊!你未免太墨守成規固步自封了。現在當然要以德治國,但也要把眼光放得長遠一些才是。”
見自己的親弟弟和群臣都不同意遷都,趙匡胤只能將遷都一事作罷。
比起朝政,他最放不下的還是慕容凝煙,一個人孤苦伶仃,記得在找慕容凝煙之前,他曾經去問過她的大兒子仲寓,那孩子一聽問起母親,便止不住淚流滿面,看著這母子都令人心疼,趙匡胤決定讓他們母子見上一面,主意已定,隨即又讓趙光義代理朝政,自己帶著仲寓重返紫金寺。
經過一番長途跋涉,這天清晨,早起做功課的慕容凝煙聽見有人在敲寺院的門,便上前檢視,開啟寺門時,一下子驚呆了,平靜的心情再也無法平靜,當即淚流滿面,一把將站在門口的仲寓擁進懷裡,失聲痛哭起來。
哭了一陣,這才將孩子仔細端詳一番,見孩子灰頭土臉,母子倆又是好一陣抱頭痛哭,這才想起問:“寓兒,誰帶你來這兒的?”然後抬眼看向外面,這才看到牆角站著的蕭逸軒。
此時的慕容凝煙內心最柔軟的地方,被狠狠觸碰了下,向蕭逸軒投以感激的目光,隨即又收回視線,回到仲寓身上。
“娘,您怎麼一個人不聲不響來到這裡?不要仲寓了嗎?寓兒好想您!”
仲寓說著說著已經淚花四濺,再也控制不住,母子倆的眼淚像是決堤的海。
“寓兒,先進去洗個澡,一會兒吃飯。”慕容凝煙安排沙彌尼將仲寓帶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