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棋魂》背景的轉變,沈昕又要面臨另一個問題,如何11區和華夏之間的那場比賽。
原著中,進藤光與華夏選手王世振對弈,最終輸掉比賽。
由於11區的圍棋本來就弱於華夏,所以,這樣的劇情編排,讀者並沒有太大問題,反而會覺得真實,因為現實就是這樣。
故事的背景換到華夏,小光輸給11區的棋手,會讓人覺得太假。
這種感覺,就像是義大利和han國踢足球,最終告負一樣——儘管這種事在02年的世界盃上,確實發生了。
然而,為了鋪墊小光和高永夏的對弈,挑起讀者的情緒,小光必須輸。
這一場比賽,見證了小光的成長,同時,由於輸掉了這場比賽,小光在和高永夏的對弈中的高光表現,才能點燃讀者內心的激情。
裝X和打臉是商業創作中,屢試不爽的套路,只不過,由於崛田由美最終選擇了故事的合理性,讓小光輸給了高永夏,最後沒有讓讀者感受到那種酣暢淋漓的勝利。
沉思再三,反覆回憶《棋魂》的情節,沈昕決定使用原著中給出的理由——經驗不足。
這麼大型的比賽,再加上觀眾的關注,確實容易讓新人棋手感到不適,這種不適,更多反映在棋手的內心上,因此輸掉比賽也並非不可能。
漫畫第話,講述的是華夏與11區的對弈。
做為主將,師亮對陣的是11區的主將。
兩位選手同是各隊的頂級棋手,因此,也受到了電視臺和解說的關注,也確實是三場對弈中,最精彩的一場。
杜清春則在前期建立了優勢,一直把握比賽的主動。
三場比賽中,過程最為曲折的,即是小光的那場對弈。
由於小光很少代表華夏參加比賽,對手又比較強,內心有些緊張。
對陣之初,小光並沒有放開手腳,處處被對手壓制,以至於在檢討室內的han國棋手和11區領隊,都不看好小光,身為解說的杜邊(渡邊)八段,也儘量避免解讀小光的棋局。
在這段劇情中,還有一個小細節。
小光的爺爺和母親,也刻意來到現場,觀看小光的比賽。但由於小光在前期的表現實在太差,杜邊也早早的認定小光沒有勝勢,現場的觀眾便對小光有了意見。
“難得其他兩個人表現的這麼好。”
“靳藤光那笨蛋真沒用,丟死人了。”
這樣的對話傳到母親的耳中,母親心中不安,便草草的離開了賽場。
小光也知道自己處於不利的境地,舉步維艱。
便在這時,他想起了佐為將摺扇交給自己的夢,更想到了他和高永夏之間的宿命。
只能靠我自己了——
小光突然有了氣勢,雙指夾著的黑子落在了棋盤上。
欲揚先抑!
這種在創作中經常使用的手法,在這時發揮了作用。
棋子落下,對手面對來勢洶洶的小光,倍感壓抑。
小亮取勝,杜清春以三目半的優勢贏下比賽,至於靳藤光……
“靳藤光?他投降了嗎?又或是還在堅持?”
身為解說的渡邊下意識的看向了棋局,等他看清棋盤之後,眼睛頓時瞪得滾圓。
不僅杜邊,甚至連坐在檢討室裡的高永夏等人,也沉默不語,目不轉睛的盯著電視。
小光在下半局攻勢,讓不少人感到了正經,但由於前期劣勢太大,以一目半之差而告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