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纛隨風金戈起,胸有乾坤日月行。
張三騎著黃驃馬,用一天時間趕到了兩軍陣前,雙方交戰的地點是四明山三花嶺,此地風景倒是極美,秋楓滿山一片開,血染朝霞別樣紅,其高峰處更在雲霧之上,若神若仙。
朱從之的軍帳在整個大軍的右前方,本來李大猷是安排他在後面,但是他執意不從,堅持在第一線,不過有幾位俠女護著,倒也無恙。
張三一到,朱從之便領他登高去看了對方的隊伍,鄒普勝的軍隊在六里之外,但是在山上也能隱隱一觀。
這“七殺陣”是依山而建,把從上虞通往新昌的路分了七個口,每個口都有重兵把守,武林高手協助,裡面還暗藏了陣法機關,到現在一個口都沒攻破,敵方士氣大振,而這邊自然是有些低迷。
民間老驢老馬尚有年節,但兩軍陣前講不得這些,張三來的第二天,也就是中秋節前一天,李大帥又發起了一次進攻。
張三跟著朱從之在隊伍後面,有幸見到了這壯觀的場面,心裡頗為震撼。
但見旌旗五色,殺氣迷空,明晃晃刀槍劍戟,光燦燦鏜鐮槊棒,三軍跳躍,猶如猛虎下高山,戰馬長嘶,一似蛟龍出海島。
士兵雖多,卻是絲毫不亂,總共分了七路,弓箭手在前,騎兵居中,步兵安後,如七條長龍般衝向對方的大陣。
反觀鄒普勝那邊,也是壁壘森嚴,連官道帶土坡總共三里多長的路面,披甲士兵圍了七個口子,七杆陣旗如蟠龍迎風,背後黃沙漫卷,看不透虛實,就等著這邊的兵馬來。
很快,前軍交鋒,弓箭手對弓箭手,漫天箭雨好似過境蝗蟲,看著就嚇人,在一里之外張三就感覺到寒意,頭皮發麻,似乎那箭都是射向自己一般,黃驃馬應該是和它主人一個感覺,也跟著退後兩步。
兩輪箭雨對攻之後,敵方弓箭手似被壓制,開始退後,並豎起了高大的盾牌,這邊中軍旗一展,騎兵呼啦啦衝了進去,人喊馬嘶,聲勢極其浩大。
“這還不贏麼?”張三心裡有些疑惑,對方都是步兵,看樣子明顯是自己這邊佔優啊。
但事實和張三料想相去甚遠。
騎兵衝進了對方陣中,就失去了靈活性,敵方的陣法很快湧動,遠遠看到黃沙翻滾,兵戈四起,當這邊步兵也上去之後,兩邊的兵馬看起來就像是兩個巨大肉蟲攪和在一起,不停翻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後面觀敵瞭陣的張三看著有些亂,問道:“為什麼不把大軍並在一處,要分兵七路呢?”
說完聽旁邊“噗嗤!”一聲,扭頭一看,是紅花會的一個女弟子,“湘妃劍”李沅芷,笑完沒說話,似乎覺得張三這個問題很是幼稚。
這邊許江樓解釋道:“對方這陣法,外面看是七個,但裡面是相通的,一股軍進去就被包了餃子。”
“哦,七股就是互相包了是吧?”張三若有所悟。
許江樓點點頭道:“對!我們要是有一股軍能穿透這陣法就贏了,但是這陣法裡面玄虛甚多,我進去過一次,很難突破。”
朱從之面色始終凝重,緊盯著廝殺的那兩個大肉蟲。
喊殺聲也一直不斷,約莫半個時辰之後,陣法中起了一陣比較激烈的波動,隨後,這邊的軍隊緩緩從陣法中抽離了出來。
不用人說,張三知道這是破陣失敗。
對方沒有追擊,但是有士兵在喊話,“國師神術天下無敵,李大猷快點回家種地。”
幾百上千人一起喊,聲震四明山。
張三遠遠看見李大猷的鬍子有些顫抖,但是沒做聲,軍隊撤了回來,雖然看起來還是整整齊齊,但是氣勢已經不在,整個隊伍透著疲憊。
張三看著這一來一去,估摸起碼折損了幾千人。
晚上朱從之派人把張三叫到了他的大帳,張三進去時,裡面已經有人,是上虞城裡吃飯的原班人馬,只是少了小明月。
裡面本來似乎是在爭辯什麼問題,但是張三一進去,聲音都停了。
“賢弟,就等你了,快坐下。”朱從之招呼道。
就門口拎了個小軍凳,張三挨著許江樓坐下,問道:“是開會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