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兒、杜雨和雷小燕發出輕微的響動。
高傳龍並沒有受到影響,而是繼續認真閱讀材料:
四、小說創作主線情節。
其一,起因與觸發機制——故事世界的引爆點。
核心觸發事件設計:
觸發事件如同推倒多米諾骨牌的第一根手指,需要同時具備意外性與合理性。
以《流浪地球》為例,太陽即將膨脹毀滅的設定,既突破常規,即意外性,又符合天體物理學理論,即合理性。
這個事件瞬間打破人類社會的日常狀態,迫使所有角色必須面對生存抉擇。
角色動機的三重維度:
表層動機:劉培強作為宇航員,執行空間站任務是其職業使命。
深層需求:對兒子的愧疚與保護欲構成情感驅動。
隱藏渴望:對人類文明的存續抱有堅定信仰。
這種立體動機架構,使角色在後續劇情中的每個選擇都充滿說服力。
背景設定的沉浸法則:
《三體》將背景設定在文革時期的北京,透過紅岸基地這個封閉空間,既展現了特殊歷史時期的壓抑氛圍,又為葉文潔接收外星訊號提供了合理場景。
這種背景不是簡單的舞臺,而是與人物命運緊密交織的有機整體。
衝突預示的埋線技巧:
在《指環王》開篇,弗羅多繼承魔戒時,甘道夫的凝重表情與比爾博的異常反應,都在暗示這枚戒指絕非尋常物品。
這種預示如同草蛇灰線,為後續護戒聯盟的成立和索倫的追擊埋下伏筆。
其二,發展階段的衝突構建——讓故事持續升溫。
挑戰設計的黃金三角:
物理挑戰:穿越黑石山脈時的極端天氣,如《雪國列車》。
心理挑戰:凱撒在進化與人類情感間的掙扎,如《猩球崛起》。
關係挑戰:安迪與瑞德在肖申克監獄中的信任建立。
衝突深化的乘法效應:
《讓子彈飛》中,張麻子與黃四郎的衝突不斷升級:
最初是火車劫案,進而發展為鵝城稅收爭端,最終演變成兩大家族的正面對抗。
每次衝突都引入新元素,如夫人假死、六子剖腹,使矛盾指數級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