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建文天下> 第九十三章 會盟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九十三章 會盟 (1 / 2)

自從林國棟清除異己,廢黜劉清音聖女之位,且讓其子林河悔婚另娶之後,大批劉清音,也就是其祖劉福通的舊部來北平投奔她。劉清音來者不拒,根據他們的特長將他們或派去附近鄉村傳教、或安排在城中各行各業,也有部分安排在紡織作坊裡做工。

城外鄉村中傳教的大多地位較高,武功、謀略也較高,而城裡的屬下多是為劉清音做眼線的,大部分都在做最底層的工作,比如販夫走卒、夥計跑堂之類,能力一般但人數眾多。

由於北平半年多的戰亂,周邊百姓紛紛逃入京城避難,所以劉清音的這些屬下混在其中,並不起眼,當然也有少部分人因為體格粗壯而被強徵入伍,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彭子云和劉清音商量後,讓紡織作坊的女工發動其家屬、鄰居以及自己的眼線一起查詢,對外的說法是,這個張河是忘恩負義之徒,曾經落難時被劉清音收留,卻忘恩負義,強姦殺死丫鬟蘭香的姐姐蘭娥,然後潛逃;沒想到逃到王府後,又做下忘恩負義之事;小姐震怒,一定要找到這個人,找到的人重重有賞。

劉清音待人和善,從不苛待女工,且經常接濟周圍的孤寡,在這一帶威信甚高。當聽說張河的卑劣行徑之後,大家無不群情激憤,而蘭香更是在談起姐姐時,淚流滿面,切齒痛恨張河這個畜生敗類。看著一個美貌丫鬟在自己面前哭泣,周圍的壯小夥子無不摩拳擦掌,意圖擒住張河,攫取美人芳心。

但是發動瞭如此多的熱心百姓,卻只是讓北平城的每一個人都知道了有這麼個畜生藏匿在北平城內,除此之外,毫無結果。但彭子云、劉清音卻不放棄,一是他們身處險地,不得不為金忠做事;另外一個原因就是他們想知道到底是誰出賣了他們,不找出這個人,他們寢食難安。

當然這個事情的直接後果就是真正的張河,從此再也沒有公開露過面,幾乎都不敢走出房間,呼吸自由的空氣,這也大大限制了他的行動。

對朱棣來說,張河的事情只不過是個小插曲,他需要關注的事情太多了。

徐輝祖四月十六日夜攻克居庸關,生擒守將李彬以下將校十三人,兩萬守軍全軍覆沒,逃往南口的也都被李遠擒拿。

四月十八日,徐輝祖出南口,在李遠的掩護下,攻克昌平,傳檄懷柔、密雲、順義,窺伺北平。

四月十九日,派去騷擾、遲滯張倫的火真戰死在北平城外。張倫被火真搞的惱火,因此向滄州的王忠翽和河間的徐凱求援,火真正騷擾的上癮時,卻被王忠翽、徐凱包圍,火真死戰得脫,卻再也不敢在附近逗留,只得倉皇逃回北平。可惜在北平近郊,遇上了嚴陣以待的皂旗張,力戰之下,寧死不降,戰鬥到最後時刻,被亂箭射殺。

蒙古人接手喜峰口關後,烏格齊立即調整了部署,調回通州附近的大軍,令自己的兒子額色庫率兩萬大軍鎮守喜峰口關,確保自己的後路,當然也是保留一些種子,防止被一網打盡。然後烏格齊命令蒙古各部陸續入關,向遵化附近集結,自己率領三萬大軍赴順義與朱棣做最後的會盟。

對於此次入關介入明朝內戰,蒙古內部意見並不一致,其中東部蒙古和大汗本部的部落持支援態度,而西部蒙古即瓦剌四部卻反應冷淡。其中原因很簡單,東部蒙古距離北平很近,大明富庶無比,即使進來搶一把,也是賺的;另外對於額勒伯克汗來說,能夠進入大都,重回祖先舊地,也是其夢寐以求的事情;但對於西北的瓦剌四部來說,大明對於他們來說過於遙遠,他們的目光更多的看向西方,如哈薩克、河中和欽察汗國等地,雖然東部草原對他們來說,也是不錯的選擇,但就目前來說,他們還不敢公開挑戰大汗的權威。

另外烏格齊信任的瓦剌國師王行也反對入關,他認為出動少量兵力幫助朱棣是可以的,但大規模介入則不可取,他認為蒙古的主攻方向應該是綏遠、大同與河套地區,甚至遼東也是更好的選擇。

與朱棣接觸的最多的阿魯臺、馬哈木和脫黑察,也是他們最早嚐到互市的甜頭,他們也是積極主張大規模介入大明內戰的先鋒,他們的態度也影響了額勒伯克和東部草原的貴族。作為有志於一統草原的烏格齊來說,無法漠視這種聲音,所以自朱棣起兵之後,他就和大汗額勒伯克來到了東部草原的貝爾湖附近,後來根據額勒伯克的要求,率大軍進駐開平。

朱棣敏銳的發現了烏格齊的到來,他心裡立刻有了計較,第一次求援時,朱高煦的目標就是烏格齊,這引起了東部部落的不滿,但是由於朱棣的堅持,最後還是達成了協議。王行同意小規模的介入,所以烏格齊派了其子額色庫入關,但是給了他最大的自主權,只要形勢不對,立刻退出戰鬥。

可是由於盛庸的及時退卻,導致額色庫沒有用武之地。但盛庸第二次兵臨通州時,由於進展迅速,額色庫趕到通州時,通州已破,而盛庸的大軍已經兵臨北平,額色庫驚詫於盛庸部的戰鬥力,以不在協議範圍為由而拒絕北上支援。

由於形勢緊急,朱高煦再次北上,與蒙古會談,此次東部貴族非常踴躍,要求額勒伯克和烏格齊答應此事。鑑於瓦剌諸部的情緒和總體考慮,烏格齊決定瓦剌四部出兵五萬,東部蒙古出兵六萬,各部的繳獲歸自己,不需要上交大汗,額勒伯克雖然有些不滿,但最終也同意了。

所以烏格齊本部出動兩萬人,其他三部各出一萬人,烏格齊令其子額色庫和阿拉克把守喜峰口關,自己率領太平、把禿孛羅入關與朱棣談判。其他東部蒙古部落入關後,在遵化附近集結,等候作戰命令。

建文二年四月十九日,朱棣與烏格齊在順義會盟,參會人員有朱棣、朱高煦、烏格齊和王行。雙方都冷眼觀察對方,烏格齊要比朱棣年齡大一些,也更粗壯一些,但缺少朱棣的那種貴氣和英氣;朱高煦少年英雄,雄姿勃發,步履輕快,行事果決;而王行則是一身蒙古人的服飾,臉色蒼白,行動遲緩。

雙方寒暄之後,朱高煦首先施禮道:“太師,王先生,我們雙方已經歃血為盟,所以我們這一次主要是討論一下我們兩軍聯合作戰的問題,請容小王先拋磚引玉,如何?”

烏格齊漢語一般,聽了王行的翻譯才明白對方的意思,不過他還是點頭道:“如此甚好!”

朱高煦站起來走到地圖前,用手點指道:“如今朝廷的軍隊已經開始圍困北平,目前已經接近二十萬,其中騎兵四萬,但半月內,應該會增加到三十萬。”

“而我軍的兵力大約是步兵三萬,騎兵六萬,蒙古軍九萬。”

“但我軍有堅城北平可守,至少相當於十萬大軍,所以我軍與朝廷的人數差距不大,可以說基本持平,加上我軍多騎兵,可以說反而有優勢。”

“而朝廷的弱點也很明顯,三十萬大軍每日耗費糧草無數,且我軍已經掘斷了了運河,朝廷短期內無法修復,其運輸只能倚靠陸地,所以就給了我軍截斷其糧草的機會。”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