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建文天下> 第六章 子告父反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章 子告父反 (1 / 2)

“大漠風光,果然非同一般,如此安樂祥和的景象,中原也不多見啊。”

“那是,那是,我們少首領統御有方,四方部眾紛紛來投,如今日益強大了啊。來,使者,請往這邊走,那邊就是少首領的大帳。”

使者點點頭,跟著馬哈木的侍衛土土哈緩步前行。

大帳的簾子輕輕挑起,明朝使者緩步而入,看了看上首的馬哈木,有些驚詫馬哈木的年輕,但並沒有表現出來,而是躬身施禮:“貧僧法能,見過少首領。”

馬哈木有些驚詫,試探著問:“大師?您是明朝的使者?”

“正是。”使者雙手合十,莊嚴肅穆,沉聲道。

......

在北平暗流湧動的時候,朱允炆忙著擴建武學,召集教官,他將班級分為初級班、中級班和高階版,初級班主要是即將獲得晉升的百戶,畢業之後將被提拔為副千戶、千戶等;中級班是針對千戶的,畢業之後會提拔為指揮僉事、指揮同知或指揮使;高階版是針對指揮使的,畢業之後會提拔為都指揮僉事、都指揮同知、都指揮使。

朱允炆規定所有要提拔的軍官必須到武學進修半年以上,接受多種科目,如戰略、戰術、外交、地理、行軍、佇列、火器、騎兵等等科目的學習,為此,朱允炆將長興侯耿炳文、寧遠侯何福、貴州都指揮同知顧成等老將召集到京師,協同王度、齊泰等人,編寫教材,其中戰略、外交、地理等科目,朱允炆親自參與,所有的教材他都親自過目,聽取編纂人員的闡述、解釋,最後耗時三個月才完成了初稿。

在實踐中,朱允炆發現戰術、佇列、行軍、火器、騎兵很快就完成了,這些老將軍幾乎出口成章,可是對於外交、地理之類的就知之甚少,邊遠地區的地理知道的人極少,外交對於軍人來說,有些聞所未聞,不得已朱允炆調集禮部、工部的官員來協助編排教材,並讓禮部安排官員到武學來做外交、地理授課的老師。

三月份之後,武學開始了新的批次的招生,第一批學員全部來自於上十五衛,初級班兩百人,中級班二十人,高階版只有五人。

武學原本還有一批學員,他們仍然保持了原有的教學方式,不過允許他們去旁聽相應級別的課程,預期上十五衛的教學到九月份結束。這樣下次武學招生就從九月份開始,和後世的學校上學時間逐步接近了。

最後朱允炆任命卓敬為武學祭酒,升武學祭酒為正四品。

同時,朱允炆任命方孝孺為國子監祭酒,同樣將國子監祭酒從從四品升為正四品。並在國子監增加地理、經濟等課程,同時讓戶部侍郎譚波到國子監開設新算學課程,推廣阿拉伯數字,只是譚波等人不喜歡這個名字,將其稱為“建文數字”,朱允炆一時想不出更好的名字,只好聽之任之了。

四月初三,乾清宮。

朱允炆正在處理奏摺時,劉三吾拿著一個奏摺走上來,拱手道:“皇上,請先看看這個。”

嗯?看著劉三吾謹慎凝重的眼神,朱允炆接過來看了看,看完之後,合上奏摺想了想,沒有表態,而是叫劉振過來,屏退所有太監宮女,然後讓王度、黃子澄、齊泰、解縉等人傳看一遍。

待奏摺傳回來之後,朱允炆把奏摺放在桌面上,右手食指輕敲桌面,卻沒有說話。因為皇帝態度不明,大家都保持著沉默,大殿中除了皇帝敲擊桌面的聲音外,只有某些人濃重的氣喘聲。

過了好一會兒,黃子澄打破了沉默,走出來,躬身施禮道:“皇上,周王次子舉報其父謀反,臣以為不可輕忽,應及時問罪,以防不測。”

“嗯,還有呢?”

劉三吾搖了搖頭,走上來道:“皇上,黃大人此言不妥,如今周王遠在大寧,如何能謀反?皇上切不可因一面之詞,而處置藩王,這有傷皇上仁孝之名啊。”

“嗯,還有呢?”

一時間,眾人言語紛紛,王度主張慎重,齊泰主張立刻動手,解縉覺得應該查實再動手。

朱允炆想了想,指著齊泰道:“齊尚書把周藩的情況詳細介紹一下吧,等了解的透徹了再考慮下一步。”

“是,皇上。”齊泰領命,然後道:“周王是先帝第五子,現年三十七歲,洪武十四年,即其二十歲時,就藩開封。”

“其正妃是宋國公馮勝長女,宋國公是如今唯一在世的開國公爵,現居於鳳陽。”

“洪武二十二年,周王因擅自離開封地,去鳳陽見宋國公,而被先帝下令遷往雲南,不久先帝改變主意,留周王在京,兩年後,準其返回封地。”

“周王在京期間,開封事務均由世子朱有燉負責處理。”

“洪武二十九年,由於寧王被遷徙雲南,周王奉先帝之命駐大寧,統帥大寧諸軍。”

“不過周王雖然北上大寧,因為朝廷並沒有令其移藩,所以世子、王妃仍然在開封,開封還留有其左護衛,開封藩事仍由世子朱有燉負責處理。”

聽齊泰說完,眾人對周藩的情況有了直觀的瞭解。

朱允炆仰頭想了想,他記得周王確實是最早被處理的,從距離上看,他屬於離南京比較近的藩王,難道前世採取的削藩方法是四面開花,由近及遠?想到這裡,朱允炆不由的笑了,看了看大夥道:“如果這個朱有爋所告是真,朝廷該如何應對?”

黃子澄躬身道:“皇上,朝廷應詔令周王返回開封,然後令河南都指揮使瞿能在黃河渡口抓捕周王,押送京師審問。”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