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38章 六品之要 (1 / 2)

外間夜雨未歇,秋風不時蕩進客棧大堂,本就昏黃的燭光更是飄忽不休。

鐵牛等人守在門外,聶延年師徒三人,連帶著姜棠,一同陪著覺明和玄悲兩個和尚。

諸人圍坐桌前,茶水也無人來動,只是盯著場上實力最高的武僧覺明。

覺明和尚一手被郄亦生廢去,渾身上下還有不少傷口,但也不知是丹藥之功,還是本身另有妙法,除了臉色稍微蒼白些外,看著竟沒什麼大礙了。

“小孟施主答應的這般爽快,可見對武道極為熱切。”覺明和尚語聲舒緩卻有力,他伸出單手,護住桌上燭火,“燭火雖小,可若是得天時地利,也能成燎原之火。”

覺明和尚看向孟淵,接著道:“儒釋道三教之別,不以所修途徑區分,乃是按心中所追求的‘道’來分。而儒釋道多年以來,對各家學說其實都有吸納。是故,大德行之人,其實是儒釋道兼修的。”

“大師的意思是,大道萬千,其實殊途同歸?”孟淵問。

“差不多是這個道理。”覺明和尚慈祥一笑,道:“無論僧道,還是儒門高人,所求者,歸根結底都是天下太平。只是許多人讀了經,卻悟錯了路,走歪了路。”

“這跟菩提滅道又有什麼關聯?”孟淵又問。

“欲求無上道,怎能不揹負山河之重?”覺明和尚嘆了口氣,道:“其實先前所說,菩提滅道固然威勢巨大,但確實能使人心中蒙塵。”

“大師,”林宴忽的笑了笑,他伸胳膊搭到孟淵肩上,“我師弟入道太晚,還沒學過高深學問。身邊也沒個高人教,有些事他不太懂。”

“阿彌陀佛。”覺明和尚搖搖頭,看向林宴,認真道:“我聽三位師侄說過,孟施主與一位名為‘明月’的武人交好,還是應施主門下新晉的得力人。而孟施主之所以沒學到更多——”

覺明和尚指了指孟淵的眼睛,道:“孟施主正年輕,固然求武之心堅韌,但太過順風順水,又心中欲田難滿,這才耽誤了事。”

說到這兒,覺明和尚還朝孟淵微微點頭,道:“年少得意本就如此。待過上幾年,稍經磨礪後,才能更有進益。”

扯了半天,盯著褲襠裡這些事說不完了。

孟淵心知人家是為自己好,便也不來辯駁,只恭敬道:“還望大師不吝教導。”

“教導不敢當,不過是論道罷了。”覺明和尚的銳氣全被郄亦生削盡,只剩下一團和氣,“不過孟施主還只是下三品,對武道之變所知不多,想必只知道天機秘蔵之說,卻未能知其根本。”

“好好聽著。”聶延年正經許多,“有些事我境界不到,就沒法跟你說明白。現今蘭若寺的高僧願意講,這是別人求都求不來的機會!”

孟淵連連點頭,姜棠趕緊給覺明和尚續上茶水。

“施主應該聽說過登天三階的說法。”覺明和尚指頭蘸了蘸茶水,在桌子上寫了七、五、四三個字,“八品進七品是第一階,絕大多數修武道的人都被攔在這裡。六品進五品,是為第二階,這五品乃是普通人能走到的最高點。至於五品進四品,那更需莫大機緣。”

覺明和尚雙目中似有幾分嚮往,他凝視著那飄忽燭火,問道:“孟施主對這登天三階可有什麼見解?”

孟淵目前還只在第一階上轉悠,且登天三階的學問還都是從聶師、明月等人口中得來的,其實自身並無深刻見解。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