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歡也笑眯眯的。
“你怎麼會唱這種歌呀?”遊客好奇道,“陸導不是說他們本民族都不會麼?”
“嗯。”何歡說,“我是幫老師搬辦公室的時候,從書架裡掉出一盤錄音帶。這是老師他們走遍大山裡的少數民族,訪問了很多老人家,收集來的少數民族音樂。
其實老師他們也不能準確地翻譯,就是大概知道歌詞表達的意思。我就借來聽, 跟著裡面老人家一句一句學的。現在那些老人家差不多去世了吧?會唱的人就更少了。”
大家感慨:“為什麼他們自己民族不傳下去呀?真的好好聽呀!歌詞很簡單卻富含哲理!”
何歡嘆口氣,“獨龍族是我國人數最少的民族。住在獨龍江畔,大雪封山,一封半年,與世隔絕。
被發現後,獨龍族很多人從大山裡走了出來,隨著各族雜居, 他們會說其他民族的語言,本民族的語言卻逐漸消失了。”
“真的好聽!”東北帥哥道,“以前以為雲州山歌就是老司機那種鬥音神曲!”
大家笑道:“是啊!沒想到這麼蒼涼古樸!”
何歡點點頭,“那些短影片上流行的雲州神曲並不能代表雲州山歌。雲州山歌其實非常樸實,也很優美。”
大家點點頭。
“但也註定不易於傳播。反而是那些低俗的歌曲傳播更廣。很多就是鄉鎮青年拿個手機拍的,吸引觀眾嘛。能流傳的也都是歡快的。
雲州地理環境非常複雜,大山大河,藏於這些大山大河深處的山歌,很多調子就是源於自然,那個味道就蒼涼古樸。
獨龍族在解放之前還一直採用結繩或者刻木記事,就像原始人。
他們幹活和會親朋好友時,包括嫁娶,都是對調子。歌詞都是簡單樸實的,就是平常說話加上了音調。
因為獨龍族拜鬼,崇尚巫術,在西南很多民族中都存在巫術。他們認為一草一木都有靈魂,所以他們會用很多類比手法,樸實中也會突出一些浪漫。
除了這些,還有訴苦調, 遇到什麼煩心事就唱出來。兩個人碰到了,你們開始拉呱子,他們就開始唱起來了。”
大家笑起來了。
“獨龍鄉是我國最後一個通公路的村子,現在獨龍族也從大山深處走出來了,外面的人也能進去了,這些東西自然也就湮沒了。”
大家點點頭,不禁感慨:“也不知這是好還是不好。”
“雲州少數民族之所以這麼多山歌,就是因為歌曲的易於打動人和便於傳播。如果只是說話,就不能傳下去。
他們缺少文字傳承,就只能口口相傳。而口口相傳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它編成歌,就像鳥兒一樣。
他們之前靠狩獵和採集生活,大山裡多種多樣的動物,豐富的聲音,也就讓他們擁有鳥鳴猿啼一般的表達方式。”
大家感佩不已,總算知道為啥雲州這麼多山歌了!
“獨龍族是怒江流域的土著,但向來,土著都是最受壓迫的民族。”
“為什麼?”一個遊客好奇地問。
“因為敢走出自己的領地,向外擴張的, 本身就具有侵略性。”
谷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