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林厝港附近的觀賞魚交易市場一番打探下來,顧羽感覺這個觀賞魚的市場潛力很大,特別像龍魚、錦鯉等這些價格逆天的名貴品種更是值得好好研究一番。
目前對顧羽而言最大挑戰是缺少相關觀賞魚方面的養殖經驗,也不完全不熟悉這個市場的供應與銷售渠道。
而且像血紅龍魚、錦鯉這些珍貴觀賞魚的魚苗價格本身就不便宜,還很嬌貴,不好伺候……
從觀賞魚交易市場出來後,顧羽還抽空去了裕廊漁港,這裡是新加坡最大的魚市,新加坡最大的海鮮批發市場。
裕廊Jurong的這個詞語出自馬來文Jerung鯊魚和Jurang深淵之意,意思這裡是依山傍海之地。
裕廊位於新加坡西南部,緊鄰馬六甲海峽。
早期的裕廊位置偏僻,新加坡人都不願意住到那個地方的組屋去。
半個世紀前,新加坡政府為了提高裕廊的人氣,裕廊湖畔出現由臺灣建築師設計的裕華園和日國園林大師設計的星和園。
這些組屋裡面,有宋代風格的園林,人工中見自然;室町庭院,自然中透禪意,仿古風貌相映成趣。
這裡還曾模仿美國,打造了曾經風靡一時,可以坐在汽車裡,星光下看露天電影的裕廊大影場,如今成為裕廊湖畔花園的一部分……
從前的裕廊是個山林地帶,海上的小島星羅棋佈,被帆船時代的航海家形容為迷宮。
但如今有些小島已經跟本土連線起來。比如著名的裕廊造船廠建在施穆侖島,裕廊島則由多個離岸島嶼合併成全球知名的石油化工製造加工中心。
上世紀六、七年代開始,新加坡又在這裡開發了名聞遐邇的裕廊工業園JTC。
新加坡裕廊集團JTC是早期蘇州新加坡工業園的開發和運營商。中國大陸改革開發後大量出現的開發區就是學習借鑑了新加坡的裕廊工業園JTC模式。
在裕廊海港旁就是新加坡最大的海鮮批發市場“裕廊漁港”了。
這個日夜顛倒的漁港有一百多個攤位,眾人酣睡的時分,這裡忙碌的喧囂聲打造著漁場人生。
通常凌晨時分,漁船在這裡停靠,透過漁港的批發市場分銷給巴剎小販、超市和餐飲業者。新加坡的魚產主要來自鄰國馬來西亞和印尼,每天進口約200噸的新鮮海產,其中約八成在裕廊漁港銷售……
中午的裕廊海港沒有凌晨那般熱鬧,但是還有不少商家在售賣各種鮮活的海鮮產品。
顧羽走了一圈,大概瞭解了一下市場行情。
像在新加坡銷量最大的東星斑和龍虎斑這兩大石斑魚品種,店主告訴顧羽,東星斑作為一種名貴養殖品種,比較嬌貴,生長比較緩慢。一般在漁場至少需要養育一年時間才能供應市場,所以價格相對比較貴,目前的售價在每公斤100元新幣左右。
而龍虎斑是雜交魚,相對比較容易養植,一般的龍虎斑魚苗在漁場裡面養殖六個月後就可以上市了,目前的售價在每公斤60元新幣左右。相比東星斑,龍虎斑魚價格便宜了許多。
另外像新加坡人比較喜歡愛吃的紅腳蝦,價格在每公斤30到40元新幣之間……
中午一番簡單的考察下來,顧羽感覺觀賞魚與食用海鮮魚類兩個市場各有千秋。
食用海鮮魚類屬於剛需,大眾市場,580萬新加坡人一年的海鮮魚類消費量是5萬噸,平均每天140噸左右,市場巨大。
而觀賞魚類的養殖門檻和技術要求比較高,屬於小眾市場,政府的監管也很嚴格,但是如果一旦能進入國際市場和流通環節,潛力很大。
顧羽琢磨著週末計劃和林文珊一起去趟番薯島,與梁叔商量一下,去島上找一塊合適的地方來放置那個“智慧垂直漁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