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羽繼續閱讀這套“小型智慧垂直漁場”的說明。
這其實是一個現代自動化的陸地垂直養殖系統,模擬了海上漁場的養殖環境,透過各種現代智慧科技的整合,例如遠端監控系統、智慧投食、魚類的健康大資料檢測、用水的回收及多層次的處理等,大幅度降低海上病菌和突發氣象災害的養殖風險,也減少了普通海上養殖場對人力與資源的依賴,實現了閉環的全智慧養殖模式,簡單而言就像個養殖海鮮魚類的“無人車間”。
這套“小型智慧垂直漁場”克服了傳統水產養殖不可控、不可預測的弊端,也可以滿足政府對環保“零排放”的要求。
整個“小型智慧垂直漁場”採用堅固的高強度特殊鋼構材料,可以抗震和抗十二級以上臺風。
也就是說這套“小型智慧垂直漁場”既可以放在新加坡這樣都市的空地上,也可以放去番薯島這樣的海島上,實現遠端控制……
只需要一個面積佔地2000平方的空間即可。
但由於每層高度達8米,三層加起來整棟建築高度達25米。
這樣一棟高層的智慧建築物,如果放在新加坡,肯定需要政府部門審批了。
顧羽看了一下這套“小型智慧垂直漁場”在系統商城上的標價,價格可不便宜,需要16萬島幣。
但是顧羽感覺應該是物有所值。
用這套“小型智慧垂直漁場”可以養植新加坡最暢銷的龍虎斑、東星斑和筍殼魚等名貴食用海鮮魚類,這些品種魚類經濟價值很高,回報應該會很不錯。
另外,剛才顧羽在查資料時候,還看到一個非常重要的資訊:
新加坡雖然是一個小得不能再小的島國,農業用地及用於養魚的海域面積均非常有限,但是但新加坡的觀賞魚產業相當獨特和成功,居然是世界第一觀賞魚出口國!
新加坡是全球觀賞魚的貿易中心,被譽為“世界觀賞魚之都”,也是著名的羅漢魚起源地之一。
新加坡國立圖書館上有一篇新加坡淡馬錫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究團隊發表的文章《T fish industry in Singapore(新加坡觀賞魚產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詳細全面介紹了新加坡當下的觀賞魚產業發展情況。
文章說,資料顯示新加坡向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售超過200多種觀賞魚類,每年出口觀賞魚收入達數億美元。
每年新加坡輸出總數3億尾左右的觀賞魚到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百分之八十是純種魚,如奇妙的胎生小魚戛皮魚,美麗的神仙魚,神氣的劍魚,色彩斑斕的古瑞米魚以及石首龜等等。
目前,新加坡養殖的觀賞魚品種超過200種,除了龍魚為體型較大者外,多為鯉科、鯰科等小型的淡水觀賞魚。
最近幾年大量出口的是天使魚、劍尾魚和倒鉤魚等品種的熱帶觀賞魚,其數量佔全部出口量的80%以上。新加坡養殖者精心培育的雜交品種綠虎皮倒鉤魚、黑鬥魚和半黑天使魚非常受國際市場的歡迎。
新加坡的觀賞魚養殖場幾乎都在政府開發的高科技農業區內,約有半數以上的漁場面積已超過2公頃,觀賞魚是目前新加坡最受重視的農產品。
由於新加坡的觀賞魚外銷,每年都為該國賺取大量的外匯,因此政府對於觀賞魚進出口的檢查極為重視,由農獸局負責管理與控制。貿易商在從事觀賞魚的進出口業務前,要先經農獸局派員檢查其場地是否符合規定,合格者經農獸局核發“進出口執照”後,才能經營觀賞魚。目前整個新加坡約有100家觀賞魚的進出口商。
為了維持良好的信譽,自1983年起,所有由新加坡出口的觀賞魚均要附有農獸局簽發的“衛生證明書”。農獸局也是惟一法定能發出衛生證明的單位。不過為了作業方便,並非每一批漁貨都進行檢查。而是根據出口商過去的場地管理情形及衛生紀錄來決定抽查驗貨的比例。不遵守規定者,農獸局有權收回出口商的執照,禁止再從事觀賞魚的進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