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首的督察院左都御史一踏出督察院,便跪倒在地,面容悲慼,大聲悲嚎:“武聖,此事於禮不合!”
“景王趙治,且長且嫡,應即皇帝位,並無爭議,無須爭龍!”
“對啊,景王乃四皇子,漢王為八皇子,是現今僅存的兩位皇子,景王為長,無可爭議......”
“大玄從未有如此先例。”
“沒有先帝遺詔,不可如此......”
.....
跟隨他走出出來的眾多言官儒生,也紛紛出言支援。
其中一人,還是頗為熟悉之人,正是煉藥司主事劉定。
還不等何平安開口,景王趙治當先走了出來,怒斥道:“混賬,騎龍武聖為國為民,既然定下爭龍規矩,定然有其道理,豈可容你等胡言亂語。”
“還不速速退下!”
可惜,說話間,他緊張的情緒,還是暴露了內心的真實想法。
“呵呵......”
何平安冷笑了一聲,他對景王趙治的情況早有了解,督察院左都御史,本就一直附庸於他。
這不過是景王趙治不滿自己的安排,所做的一些小動作,他早有預料。
若只是左都御史等投機取巧之人,何平安直接打殺即可。
但是這裡面,卻也不乏一些鐵骨錚錚的文人。
比如那日東海迎親之時,曾以性命求嘉明帝收回成命江州長孫世綸、冀州盧昌傑等人。
這些人,都是大玄文人的鋼骨嵴梁,雖然顯得有些迂腐,不知變通。
卻也正是因為有這群人這種精神的存在,才挺起了人族的嵴梁。
大玄人族才能在在周邊諸多妖族的環伺之下,一直屹立不倒。
若是大玄之人全都畏懼強權,欺軟怕硬,哪以後,人族也就沒了希望。
這也正是景王趙治打的好算盤,他便是想用這些人,讓自己投鼠忌器。
自己當然可以直接強行推動此事,更可直接選定新帝,但如此一來,反而會後患無窮。
果然,左都御史被景王趙治怒斥了兩句,頓時老淚橫流:“景王殿下,非是老臣不遵旨,便是上朔整個大玄朝,也無此等先例。”
“騎龍武聖,請您收回成命,大玄帝位,自然有三位大學士、宗人府、禮部按照慣例進行。”
“貧道聽明白了,左都御史言下之意,就是大玄帝位更替,無需貧道這個外人插手,最好哪裡涼快,便在哪裡待著去!”
何平安冷笑一聲,居高臨下,俯視著景王趙治以及左都御史。
兩人被何平安的目光掃過,頓時感覺到一陣毛骨悚然,然而事到如今,騎虎難下,左都御史只好硬著頭皮說道:“除非有先帝遺詔,否則此事於禮不合!”
嘉明帝與騎龍武聖水火不容,他們篤定何平安不可能有嘉明帝的遺詔。
“呵呵,嘉明帝遺詔,貧道的確沒有,不過,還有一人的旨意,應當比所謂的先帝遺詔更加管用。”
何平安頓了一頓,環視下方,大喝一聲:“唐王趙仲、禮部尚書卓雲貴何在?”
聲音如同滾雷一般,在眾人耳中響起。
景王趙治與左都御史面面相覷,一聽此言,心中頓時感覺有些不妙。
唐王趙仲不但是長生殿指揮使,也是宗人府的宗令,統管皇室內部事務。
而禮部尚書卓雲貴,更不用說,帝位更替,禮部責無旁貸。
隨著聲音落下,唐王趙仲與禮部尚書卓雲貴立刻閃身而出,對著半空之上的何平安拱手一拜:“見過騎龍武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