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從博士生看起。
這些博士生有的是博士免推過來的,有的是直博生。
第一個人叫白宏源,直博生,本科就讀於他們京大數院,四年平均績點為4.2。
京大是4績點制,也就意味著即使大學四年所有科目都考到90分以上,最高績點也只能是4.0。
所以4.2績點,就意味著其做出過一些成果符合績點加分政策,而對於數學本科生來說,基本上都是發過論文的。
林曉看了看其簡歷,果然是發過sci論文的,而且發的是三區的論文。
這對於一個本科生來說,是很不錯的,至少說明了其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當然,林曉並沒有輕易地就放過去,而是根據簡歷中所附上的doi號,直接找到了這個學生髮表的那篇論文。
《隨機變數中的共軛梯度法》,研究了求解係數為可測函式的線性方程組的共軛梯度法,並確定了該方法的收斂速度。
看起來似乎挺不錯,不過當林曉下載了論文,看起來後,他就搖了搖頭。
這篇論文不怎麼讓他滿意。
雖然用到的方法不錯,只不過缺乏了創新性,而創新,在林曉看來是十分重要的。
當然,考慮到這是這個叫白宏源的本科生髮的論文,缺乏創新其實也並不是什麼特別要緊的事情。
至於其他這個白宏源擔任過什麼學生職位之類的事情,或者是參加過什麼活動,就並不在林曉的考慮範圍內了,因為這些都是社交能力,或者辦事能力怎麼怎麼樣,這些東西就都和學術能力沒有關係了,對於林曉來說,學術能力最重要,他們數學又不是社科的,社科的因為需要去做社會調查之類的事情,所以社交能力也是一種能力的體現,而數學只需要足夠聰明,對待學術足夠認真就行。
隨後他不再關注,將這個白宏源作為候選人放在了一邊,而後看起第二個人。
第二個也是直博生,叫薛萬青,同樣也是本校保研的,讓林曉眼前一亮的是,這個學生參加過邱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並且還拿過數論組個人金獎,邱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是一個挺有含金量的數學競賽,最關鍵的是它和普通的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不同,後者考驗解題技巧,而前者考驗的是數學知識儲備。
兩者雖然側重不同,但是林曉更喜歡的是數學知識儲備多一些的,因為這意味著其本身是喜歡數學的,並且積累的足夠多,如果積累的不多,斷然是拿不到金牌的。
此外,這個薛萬青還有其他一些成績,同樣也發表過數學論文,雖然不像前一位那樣是三區sci,不過能發論文,都說明了其能力。
記下這個名字,林曉繼續看向第三人,第三個學生也很出色,拿到過cmo的金牌,不過並沒有進入到國家隊中去參加imo,當然,也很優秀就對了,在大學中也參加過不少競賽。
接下來就是第四個、第五個……
其中博士的學生有九個,剩下的都是碩士學生。
總而言之,這些能夠保研到京大數學科學學院的人,都十分的優秀,甚至其中還有兩名來自外國的學生,其中一個就是來自於巴黎師大的數學碩士,想要報他的博士,另外一個則是普林斯頓大學的數學本科生,想要來報他的碩士。
對此,他自然是直接pass掉,他可沒心情去教外國人。
最後經過挑選,最後留下了四個博士生,以及六名碩士生,之後進行一場面試,再選定最後的學生。
面試的時間就需要學院來協調了,他將自己選定的學生報上去之後,便不再多管,繼續研究起能夠實現對x光放大和縮小的晶體結構。
……
華國航空工業集團,成飛研究所。
成飛研究所,是華國第五代戰鬥機殲二零誕生的地方,殲二零總師楊威曾經擔任成飛研究所的所長。
而今天,成飛研究所,迎來了一個人,正是馬高亮。
馬高亮攜帶著林曉給他的資料,親自來到了這裡。
戰鬥機隱形塗層材料!
如此重要的東西,當然值得他親自過來一趟。
很快,他找到了現任成飛研究所的所長,沈志。
見到馬高亮,沈志便笑著說道:“馬局長可是無事不登三寶殿啊,親自來是為了什麼事情?”
“呵呵,是有重要的事情。”馬高亮沒有廢話,直接說道:“你們研究所中,最懂隱形吸波材料的專家,是哪位?”
“吸波材料?”沈志一愣,隨後想了想說道:“應該是……第三研究部的張恆教授,他就是負責研究我們戰機表面吸波塗層的整體佈局的,對吸波材料研究的很多。”
“行,那我現在需要和張恆教授見上一面,我現在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需要委託他。”馬高亮說道。
聽到馬高亮似乎很鄭重的樣子,沈志有些好奇,不過也沒有多說,直接起身道:“那你跟我來吧,不過張恆教授如果在研究的話,打擾到他,咱們兩可能就要捱罵了。”
馬局長不由一笑:“你是所長,這位張教授還罵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