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道菜,端上來之後各家掌櫃居然鬆了一口氣。
因為如果又是大家都不認識的,那也太沒面兒了。
還好,這一道菜看起來就是普通的煮菘菜。
所謂的菘菜,就是我們先在說的白菜。
在《唐本草》裡面就有記錄,說菘菜一共有三種,分別是牛肚菘、紫菘和白菘,其實就是三種菜。
這也是在唐朝主要的蔬菜之一。
而煮菘菜也算是最大眾的烹飪方式了。
說實話,剛才一道菜太過驚豔,雖然這道煮菘菜被大家一眼就認了出來,但是不少人還是有些失望的。
換句話來說就是落差感了,大概就和我們現在第一盤菜上了一隻帝王蟹,然後吃完以後下一道菜給你上了一道炒土豆絲一個道理。
但是當這些掌櫃的夾起這菘菜放進嘴裡以後,臉色又是一變。
大意了啊!
本來以為就是普通的煮菘菜,沒想到吃進嘴裡才發現,這應該不是煮出來的。
因為菘菜的口感還是脆脆的,而且他們現在才反應過來,如果是煮的,菜葉的顏色也會開始泛黃,而絕對不應該這麼的翠綠。
而且在菘菜之下,還另有玄機。
這其實就是一盤白玉菇炒小白菜。
因為大唐蔬菜太少了,所以這次唐平專門買足了各種蔬菜,本來打算是自己家裡幾個人吃一個月的,結果這一下為了今天這事兒,一天就造完了。
還是那句話,對於沒吃過炒菜的唐朝人來說,這屬實有些算是降維打擊了。
白菜的爽脆加上下面埋著的白玉菇的鮮香,給大家的又是另外一種不一樣的體驗。
而且這菜先用油把蔥蒜給爆香,然後在做好以後又加了醬油、味精等調味品提味增鮮。
所以表面看起來普普通通,但是各大掌櫃一吃進去,就再一次征服了他們的味蕾。
而且對於這道菜的興趣,他們比剛才的西紅柿炒雞蛋還大。
畢竟西紅柿誰都沒見過,也不知道哪裡能弄的到。
巧婦都難為無米之炊,要是弄不到西紅柿,剛才那道菜就是白搭的,學會了做法也沒用,因為你原材料都沒有。
可是這道菜不一樣啊,這白玉菇雖然沒有,但是蘑菇這東西並不算太稀罕的東西。
換一種能吃的蘑菇味道吃起來也應該大差不差,加上這菘菜更是稀鬆平常,若是學會了這一道菜,對於各家的生意自然是有好處的。
這時候有心思活泛一些的掌櫃已經猜到了,這菜和剛才的雞蛋之所以口感上和平時大家做的不同,一定是因為烹飪的方式不同。
不少掌櫃已經開始後悔了,後悔今天沒有把自己店裡面的大廚給帶來,畢竟那些人才是常年蹲在廚房的人。
要是讓他們嚐嚐這些菜,說不得就能猜出這菜是怎麼做出來的了。
更有甚者已經偷偷從盤子裡挑了兩根菘菜放進自己的懷裡。
想著回到自家酒樓以後讓店裡的大廚嚐嚐,看能不能想辦法復原這種味道。
這些小動作,唐平當然都看見了,只不過他也沒有阻止,如果沒有鐵鍋和會使用食物油要複製出差不多的炒菜,還是很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