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兩顆帶血人頭亮相之後,兩國聯軍被驚得面色煞白,紛紛放下武器,向蜀軍投降。
這一戰,終於宣告勝利。
李恪帶著蜀軍,自蜀地出發,跨越了大半個大唐,終於將這場禍害大唐北境的戰亂平息。
這一戰,斬敵軍近二十萬,俘虜近三十萬。
三國聯軍共出動五十萬聯軍,竟無一人生還。
三國統帥淵蓋蘇文、哥舒良、咄摩勝雄,無一不是威赫天下的梟雄霸主,皆被李恪斬落馬下。
當戰爭落幕之後,李恪才帶著自己麾下部隊趕到了幽州。
幽州的困境已被解除,李恪旗下的蜀國商會在蜀軍步兵的護送下已開展了對幽州的幫扶,而幽州的土地,也順理成章地落入李恪之手。
李恪在幽州並未停留太久,他要押著這一次的俘虜回到長安。
貞觀初年,大唐尚未強盛,周邊鄰國頗有異動,侵擾大國邊境。
大唐亟需一場盛大的獻俘儀式,來震懾住周邊番邦異族,保障邊關安寧。
……
長安城,太極宮。
眾臣都聚到了甘露殿,商討戰事。
此前他們已收到了前線戰報,得知了李恪已剿滅高句麗大軍,正趕往幽州附近,征討突厥與薛延陀兩國聯軍。
現如今幽州那邊的情況未明,隔了幾天都沒有收到最新戰報,李世民心中頗為不安,便召來了眾臣協商此事。
“陛下,要不臣帶兵前去接應蜀王?”
程咬金早就等不及了,自聽說李恪剿滅高句麗大軍,斬殺淵蓋蘇文之後,他一直心癢難耐,想要到前線湊湊熱鬧。
此前李恪出征,他就請戰出征,但李世民考慮到長安仍需人鎮守,李恪威信難立等諸多因素,駁回了他的請求。
現在聽說李恪殺得過癮,出盡了風頭,他更是忍不住了。
“你這廝又要胡鬧!”
李世民早就看透程咬金的想法,程咬金乃是左屯衛大將軍,身負鎮守長安之職,怎可輕易調動?
他怒罵著將程咬金的請求駁斥,而後又看向杜如晦等人。
“陛下,臣覺得,蜀王此戰,必能獲勝……”
杜如晦上前道:“三國之中,高句麗兵力最盛,可蜀王不費多少兵力就拿下他三十餘萬大軍。如今剩下的兩國,兵力遠不如高句麗,蜀王自然有把握贏得戰爭!”
房玄齡等人也上前附和,紛紛言說李恪此戰頗有把握。
但長孫無忌卻有不同意見。
他這時一攏手,略皺眉頭道:“突厥、薛延陀乃是草原勁敵,其麾下兵力主要是騎兵,其實力可要高出高句麗不少……”
李世民自然知道兩國騎兵的厲害,被長孫無忌這麼一提,心中也是惴惴不安。
他擔憂問道:“如此說來,蜀王此戰,勝負未知?”
長孫無忌微一點頭:“但願能得勝歸來……”
雖然平時朝堂上,蜀王黨眾人與長孫無忌有政見衝突,可這一次,眾人卻沒有反駁。
大家都知道草原騎兵的威力,尤其是那些武將,可沒少吃這些騎兵的苦頭……
他們此前就已得知李恪對付高句麗的計謀,所以對李恪拿下高句麗並不意外。
可突厥與薛延陀,李恪卻沒有提過針對這兩國的辦法。
考慮到這些騎兵頗有些剋制唐朝軍隊,大家對此戰都不敢抱必勝的把握。
他們當然相信李恪的能力,可他們同樣相信自己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