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076開啟民智 (1 / 2)

特種部隊的第一次任務完成得很順利,十八個關隴集團安插到蜀地的棋子被全部清剿,對方甚至查不到一點線索,這讓李恪很是滿意。

但更讓李恪欣喜的是,這一次完成暗殺任務,系統居然因為他替治下百姓清除禍害,額外獎勵了他二十萬積分。

他原先還剩四十多萬積分,再加上這些,就已到了六十萬了。

李恪很快將積分兌換了最新的造紙術和印刷術。

雖然他依稀記得活字印刷術和造紙術的原理,但真要自己慢慢研究出來,確實也要費一番功夫。

現如今生產和軍事都已上了一個臺階,既然有積分,便拿來兌換些有實用的東西了。

紡織廠和農場的推廣,讓成都百姓基本的生活得到了保障。那麼接下來,他要開始解決教育問題了。

在大唐,讀書識字是一件極為奢侈的事情,除了世家富戶,窮苦人家幾乎無人識字。

這原因當然與書本太貴有莫大的關聯。

所以李恪決定,先解決成都百姓的教育問題,將書本的價格降下來。

他迅速投資,在城郊開辦了造紙廠和印刷廠。

這些東西不須花費多大精力,沒幾天工夫,廠房就建好了。

但李恪現在又犯了難。

“該印些什麼好呢?”

大唐的書本極其匱乏,除了經史子集之外,幾乎沒有什麼能印刷的東西。

這些書本當然是要印的,可總不能全都印這些吧?

並非每個人都想考科舉,這些書對很多人來說,其實沒什麼作用。

而且印書是為了教育,總要考慮啟蒙作用吧!

讓那些個字都不識的人,一上來就讀經史子集,這不是難為人家麼?

思緒良久,李恪想到了一個好東西——《三字經》!

這《三字經》乃是宋人編纂的東西,大唐的時候還沒有出現,這本書對幼兒啟蒙,識字明理頗有幫助,用這本書作為發矇之書,最是合適。

想到就做,他迅速將腦海中的《三字經》默寫下來,安排人批次印刷,並讓負責教化的官員分發下去。

因為大大降低了印書成本,這《三字經》成本極低,而印這書是為了啟蒙,教大家識字,所以這本書李恪沒有拿出去賣,而是自己貼錢將這書大量贈送。

在大唐,官員業績考核,教化百姓也是重要內容,治下百姓識字率高,是一項很重要的成就。

無論是出於與李承乾的競爭考慮,還是為百姓素質發展考慮,教百姓識字都是一件極其重要的事情。

這《三字經》讀起來朗朗上口,又都是些簡單易懂的為人道理,一發下去,廣受百姓好評。

整個成都,乃是蜀王治下其他州府,眾百姓皆以這《三字經》為發矇之物,用以識文習字,開啟民智。

一時間,整個蜀地讀書風氣盛行。

但這風氣一盛,李恪又犯難了,他沒有那麼多的書本可以印刷,總不能讓百姓讀一輩子《三字經》吧?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