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松林,一郎中。
吳道友縱有妙手回春的本領,卻沒有呼風喚雨的能耐,剛出君陽城十餘里,已是月出東南濛濛細雨。剛上這甘棗山確實是雨水豐茂,聽君陽城的百姓說,城中的共水就是發源於這座山,然後向西流入黃河。
在山下的時候吳道友便發現許多一種葵菜一樣、莖幹杏樹一樣的草,它們開黃色的花朵而結帶莢的果實,吳道友採了許多,聽師傅說這種果實叫籜,人吃了它可以治癒眼睛昏花。自從吳道友拜別師傅以後,踏出中璞山真的是遇到了許多書上記載的奇珍靈藥,一時間也忘記了行程,這才夜裡進了這甘棗山,又封共水綿延不絕,水汽充沛,夜裡陰雨連綿。
好在山上處處可見茂密的杻樹,吳道友扛起行囊便爬上了一枝幹結實的老樹打算將就一晚,說是行囊不過是行程中自己編制的一簍竹籠,簡陋至極,遇到人煙落腳時便當起攤子賺些盤纏,遇到這雨林旱地便支起來遮風擋雨或是遮陰擋陽,實屬落魄。
……
第二日,吳道友不敢磨蹭半分,天矇矇亮便下了樹,簡單規整一番行囊,踩著帶有綠葉泥藻味道的土地向著下一個小鎮走去。
就這樣又往東走了不知幾里,到了一個村落,人煙稀少,好在滿眼的良田美池,算是有幾分的愜意。村中多種有茂密的橿樹,還有茂密的杤樹,這種樹木,莖幹是方形的而葉子是圓形的,開黃色花而花瓣上有絨毛,果實像楝樹結的果實,人服用它可以增強記憶而不忘事。
吳道友也不管什麼果子,邊採邊吃,也是一路奔波未曾休息,確實有幾分飢渴。
“瞧,哪來的俊小夥,村裡好些年頭沒來外人了。”
遠看坐在河邊石頭上懶散的曬著太陽的老人們中間,一個年紀較大的老人先和吳道友搭上了話。
“在下姓吳,名道友,前往南方䧿山尋道,路過此地……”
“嚯,修道之人,少見少見,吳道友這名字倒起得有些突兀了。”
坐在剛剛說話的老人邊上的一個老奶奶說道。
“不瞞各位,我倒不是什麼修道之人,只是一個江湖郎中,想尋些養生之道罷了,路過此地,也想憑本事借住一晚。”
“郎中嘛,倒是比那些臭道士中聽些。”
邊上的幾個老人切切私語,倒是這些話說的聲音不大不小剛好吳道友能聽見。
“吳郎中別介意,咱們先坐在這玄青石邊落落腳,你也給我們幾個老傢伙看看身子骨,晚上到我家住就好。”
年紀稍大的老人主動來到了吳道友身邊,招攬著一起向那黑青發亮的石頭邊走去。
吳道友此時還看不出幾分玄妙,便樂呵呵地回了句“多謝大伯款待!”說罷,便支起行囊擺出來幾分江湖郎中的氣勢。
“老夫最近頭暈目眩,雙眼發黑,目閉眼暗,身轉耳聾,如立舟船之上,起則欲倒。坐立不得,睡即安。”
較為瘦弱的老者先開口道。
“您老遇風有汗否?寒則掣痛否?暑則熱悶否?溼則重滯否?……”吳道友一連問了老者數個問題,隨即搭脈以便更好的瞭解老者的情況。
“否。僅早起眩暈,須臾自定。”瘦弱老者繼續說道。
“那便不是四氣乘虛而眩。我給您先開兩劑一起調理,另開一方,以備不時之需。”
“正元輔以黑錫丹。平常的藥材,不平常的方。真是好方啊。”瘦弱老者頻頻點頭,說罷連同另一藥方一同招呼眾人前來觀賞。
正元散
紅豆炒,三錢人參二兩肉桂半兩附子炮,去皮尖川芎山藥薑汁炒烏藥幹葛各一兩川烏炮,去皮臍,半兩乾薑炮,三錢白朮甘草炙茯苓各二兩陳皮二錢黃芪炙,一兩半。每服三錢,水一盞,姜三片,棗一個,入鹽少許,煎服。
黑錫丹
肉桂半兩沉香附子炮,去皮臍故紙胡蘆巴酒浸,炒茴香炒肉豆蔻面裹煨陽起石研細,水飛金鈴子蒸,去皮核木香各一兩硫黃黑錫去滓。
人參前胡湯
半夏曲木香枳殼炒紫蘇赤茯苓南星炮甘草炙。各五錢人參三錢前胡五錢橘紅五錢上剉散,每服五錢,生薑五片,水煎服。芎術除眩散治感溼感寒,頭重眩暈。附子生白朮川芎各半兩官桂甘草炙。各二錢半上剉,每服三錢,姜七片,水煎服。
“各位父老鄉親,吳某不才,醫術尚淺,幾點醫術心得便不忌諱,說出來與各位交流交流。如果日後各位身體不適,頭眩,痰挾氣虛併火。那麼一定治痰為主,挾補氣藥及降火藥。無痰則不作眩,痰因火動。又有溼痰者,有火痰者……”
“剛剛我搭脈的時候發現大伯的右手脈實有痰積,脈大是久病,日久作虛。若是左手脈數熱多,那有可能是脈澀有死血。”
“久病之人,氣血俱虛,而脈大痰濁不降也。”
“多謝吳郎中了,老夫這就回去煎制。”瘦弱老者鞠了一躬便先行告退了。
……
聽說玄青村來了個郎中,村裡的男女老少都到玄青石邊看熱鬧來了,一來瞧一瞧這個新來的陌生人,二來看一看吳道友的醫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