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讓自己去看佛家的經文,杭靜齋絕對做不到罵不還口,打不還手,更不會虛與委蛇感化對方。
所以,自己的天性註定適合修煉玄冥真經。
“後來的太玄館怎麼樣?”
“一把火燒了,從太玄館主口中問出典籍所在後火燒太玄館,熊熊烈火半月不滅。”
真是可惜!就這樣,一座宗派聖地被化為塗炭,可惜之餘玄冥道人才開口:“所以歷史上已經找不到太玄館,而我憑藉記憶還能找到一二。”
“找到又如何?該拿的你都拿了,不該拿的也被你燒了。”
等於說了半天的空話,原以為會有道術的典籍,結果就是一團火。
“未必!當初火燒半月後天降暴雨,緊接著發生大地洞,我們也沒有繼續去燒。只要肯去尋找,還是能找到太玄館的道術。”
這話無疑於給了杭靜齋一線希望,根據玄冥道人所述,太玄館大概在東臨市以西的太華山,只能長途奔波。
回到公寓,杭靜齋第一時間香湯沐浴,隨後虔誠的把木盒放在桌上,恭恭敬敬燒上三炷香。
“誠意伯貫通陰陽,通曉冥界九幽,是我膜拜之人。”
三跪九叩,等到三炷香燒完後,杭靜齋終於準備開啟木盒。
“這木盒看起來就價值不菲,雕文也至少需要半年時間,過了這麼多年,依然香氣四溢。”
這股香並非庸脂俗粉,而是淡淡的沉木薰香,也不會飄散到滿屋都是,只是讓人精神舒暢。
看來汪嵩非常注重這幅誠意伯樂圖,否則也不至於用此名貴的木盒來放置陪葬。
開啟木盒是一幅卷軸,杭靜齋拿起卷軸,小心翼翼慢慢開啟。一尺寬兩尺長,宣紙淡墨,惟妙惟肖的誠意伯呈現在眼前。
灰墨方巾,素袍青衫,蒼勁的眼神充滿智慧,圓潤的面相留有半寸短鬚。他的左手緊握一卷竹簡,而右手卻罕見伸出一指,仔細看才會發現正是指著看畫之人。
誠意伯樂圖,以爵位命名畫像,乍聽上去,讓人以為是劉伯溫高興之餘的記錄畫。
但杭靜齋看著右手那指卻陷入沉思,此圖並非高興時情景,似乎是在等待一人。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先有千里馬而後有伯樂,劉伯溫是在找千里馬。
“誠意伯樂圖,正確的叫法應該是這樣。”杭靜齋看著畫上的題字,一字一字吞吐清晰:“誠意伯為伯樂,尋找千里馬圖!”
話音剛落,杭靜齋察覺到畫像中劉伯溫的雙眼眨了一下,嚴肅的臉也露出笑臉,似乎很滿意杭靜齋這個解釋。
“小心收好!”
玄冥道人趕緊勸阻:“這是大能大賢之輩的遺作,若與你相應,必然會產生無窮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