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軟的茶葉盛出,裝入簸箕。
“葉星,洗一下鍋。”
“收到。”
葉宸將簸箕端到四叔燒火的這裡,用手揉搓起來。
這一步叫搓茶。搓茶要趁熱,用手反覆揉搓,跟揉麵差不多,但要掌握一個度,不能搓壞了茶葉。
老師傅可以直接忍受剛出鍋茶葉的高溫,不怕燙傷。葉宸也能……
懂事起,老爺就開始教自己製作。搓茶這一步,以前老爺是逼著自己乾的,一雙小手燙傷的厲害,媽媽和老爺吵了一架,這才在搓茶前先用手浸溼冷水……
現在,手上面板老氣了很多。依舊很燙手,能燙傷手,卻能忍住了。
一直反覆揉搓,速度要快,這樣一來才能承受住滾燙的茶葉。感覺茶葉涼了之後,將揉成團的茶葉散開,再次入鍋裡炒熱,取出來再次揉搓……攤涼。
如此反覆三次。
“四叔,火小一點。半指明火,火焰不能碰到鍋底。”
“行。”四叔的眼眶有些溼潤,可能被煙燻了……快速地退出柴火。
再入鍋,炒熱,取出塑形。
揉搓變成揉捻,透過利用外力作用,使葉片揉破變輕,卷轉成條,體積縮小,且便於沖泡。
不同時期的茶葉有不同的工藝,一芽多葉,長度兩到三厘米。塑形可分兩道工序,第一道成條,第二道成卷。
這對手法的要求很高,稍有不慎就會破壞茶葉,沖泡以後,燙中茶葉能看出明顯殘缺。捲成長條,沖泡後茶葉自然散開,像是剛採摘下來的茶葉。塑形第二步的茶葉,葉子緊緊抱住茶梗,成螺旋形狀。泡水自然散開,梗在下,葉在上。沖泡的時候,茶葉自然散開,如水中綻開的花朵。
像是葉宸老爺製作的茶葉,採摘的茶葉入鍋炒熱能達到七次甚至九次,製作的茶葉凝而不散,那是炒了一輩子茶葉才能達到的境界。這點上,葉宸的火候差太遠了。
能達到葉宸老爺如此境界者,整個青山鎮恐怕就寥寥數位老者。
每道工序要求的火候不同,手法也不同。
經過五遍反覆炒、搓、捻過程後,將塑形後的茶葉放入熱鍋內,輕輕地來回翻動五到十分鐘,接近乾燥時停止翻動,避免破碎。
最後熄滅明火,用灶內餘燼烘乾。
攤涼,封入罐中。
“炒一鍋茶這麼麻煩?”葉星取了些茶葉:“泡水試試,能不能達到老爺的境界。”
“差遠了,看鍋裡留的殘渣就知道。”葉宸搖了搖頭。
葉星在玻璃杯裡泡了茶葉,至少有如花朵綻放的景緻,不算太差。湯色碧綠清澈鮮明,水色濃厚……
香味略微清濁。
不過剛炒制的茶葉,香氣沒有沉澱下來很正常。
新茶的火氣重,特別是剛炒的茶葉,喝了容易上火。幾人就圍著玻璃杯的茶葉看了又看,品相還算不錯,有那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