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晉末春秋> 末世京華 連勝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末世京華 連勝 (2 / 2)

宮勝向武官討了一柄木劍就瀟灑的上場了,四周自然又傳來圍觀人群的私語聲,“這人是啥子意思?”,“一會兒他就該後悔了”,“太驕傲不好”。

宮勝聽著人們的話語,嘴角劃過細微的弧度,你們怎知我是驕傲?你們怎知我贏不了?他遮蔽了耳旁風,然後認真的打量他的對手,那位來自義陽的王如。

王如身形彪悍,一身灰黑的雜料子麻衣,在額頭上系一條黑帶,一張臉也是炭黑一樣,一看就不是良家人士。王如也沒有選盾牌,不過他多挑了一柄木劍,於是宮勝看到他隨手挽了幾個漂亮的刀花。之所以是刀花,是因為那運勁的手法顯然是刀法。

宮勝一聲低笑:“雙刀流。”

王如雙手持劍,大踏步的走上擂臺在宮勝面前站定,他咧開嘴對著宮勝露出一個兇狠的笑容說:“小子,開始了。”話音一落就見王如運刀如風直劈向宮勝。

勁風呼嘯而來,提劍招架前的剎那,宮勝還來得及從容一笑,隨後便是劇烈的激鬥,王如舞刀如輪轉眼就是數十合殺過,王如只攻不守竟然已經逼退宮勝數十步之多。而且王如越攻越快,如打發了性一般,周遭圍觀的人自然也是興致高漲。

“哈哈,剛剛那小子不拿盾牌,這是報應來了。”

“這雙劍使的硬是要得!”

“那個叫宮勝的我看是要輸。”

“果然還是雙劍比單劍強。”

“那個叫王如的真是能打!”

宮勝心下也是驚訝,這王如竟然是發狂的打法,放任王如放手進攻正是對了王如的胃口,初時攻勢一浪接著一浪,如今更是一刀未去一刀又來,以至於宮勝一時間竟然無法反擊只能據守。

激鬥之中,王如暴喝:“今日勝你的是義陽王如龍!”

“王如龍?似在哪裡聽過?”人群裡有人低聲自語。

“莫不是那個縱橫南陽的大盜?”旁邊的人提了提意見。

“該不會是巧合吧? ”這是不同意見。

“據說那個大盜王如龍使的是雙刀,還有個刀王的名號。”又一個參與進話題的。

南陽山賊橫行多年了,以至於著名匪徒的名號都傳到了京師裡。說起山賊橫行的原因就不能不提起當今的天下首富石崇,這位安陽侯當初在荊州任職的時候,為了積累財富,派遣國朝的軍隊冒充山賊劫殺過路的商旅。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安陽侯開了一個壞頭,從此在荊州地界上打劫的匪徒都自稱是官兵扮的,荊州地界上的匪徒也變得層出不窮。在荊州的一眾山賊裡,王如威名赫赫,他憑著一雙刀砍遍了南陽,被綠林送了一個刀王的外號。

至於這王如為何跑來京城,則是因為前些時日荊州官府剿匪動了真格的,他這位譽滿南陽的山賊頭目不得已跑來避避風頭,更何況當初他王如可的確是安陽侯石崇的麾下。

剛不可久,柔不可守,王如狂攻了八九十刀之後,一時力氣稍歇,刀自然也慢了下來。宮勝的反擊如期而至,宮勝先使一招周氏袁公劍的“割席斷義”,一劍未盡已經變為川系百步劍的“投壺插箭”,緊接著第三劍使出易水寒十二式中的“方寸刺”,第四劍又使刀劍雙殺中的“剪芙蓉”,連續四劍殺的王如連連後退。

王如一聲怒吼試圖揮刀反擊,宮勝第五劍使出一招“蠍子刺”,使得王如不得不回刀自固,然後宮勝又使一劍“力劈華山”,劍勢當空罩住王如,兩劍相交一聲脆響,王如倉促應對一時招架不住,木劍險些脫了手,只得再退一步。

宮勝的劍如影隨形,第七招上一劍“點到為止”長驅直入指向王如心口中宮,只見王如“噔噔噔”連退五步才止住退勢,而宮勝則收了劍沒有追擊,圍觀人群又是一陣叫好。

場下的戴淵說道:“應龍這反擊實在是精彩,那最後一劍沒有乘勢追擊,擺明了讓對手好自為之。”

太史譽聞言說:“那一劍叫做‘點到為止’,大多用於劍客比試中佔上風的人終止比試,一劍之後還有幾種後手,和‘蒼松迎客’一樣都是比劍中常見的禮儀招式。”

戴淵又說:“你看應龍這又是什麼架勢?”

只見場上的宮勝沉腰立馬,一手持劍平胸,另一手兩指虛搭木劍,劍鋒指向對面的王如,只看氣勢便是不凡。

太史譽沉吟說:“我聽聞巴蜀之地的移花齋有一門劍術叫做‘會心一劍’,據說只有一劍,卻是要精通天下劍術變化才能練成,一劍即出就是要破盡對手的所有招式,應龍老弟既然是移花齋師無咎的高足,那麼這或許就是‘會心一劍’了。”

王如剛剛站穩,他看著宮勝擺出這個架勢心裡也是一陣打鼓,不過他心裡嗜血的兇性很快壓過畏懼,王如一聲怒吼便揮劍殺了上去。

王如的打法一如既往的有攻無守,一劍在前一劍在後,還是以快刀致勝的打法。眾人只見王如須發皆張,怒目圓睜,一劍劈下颳起勁風獵獵作響,而宮勝卻穩如磐石完全不為所動。

王如自丈外揮劍,只一步就跨過半丈,剎那劍鋒已經逼近了宮勝,三尺、兩尺、一尺,宮勝驟然出劍。一瞬間宮勝的劍快如飛電,無鋒的木劍只有殘影可見,等眾人看清時宮勝的劍已經抵在王如心口,而王如的劍離宮勝還差著半尺。

時間足足定格了兩個剎那,王如才支援不住,他一聲低吼坐倒在地。“厲害!”“真厲害!”“精彩!”周圍響起一陣熱烈的呼喊聲。宮勝在一眾歡呼聲中對王如笑道:“承讓。”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