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那方士,頭上七星遠遊冠,手執白玉銀絲拂塵,眉上一線太白如雪,鬚髯輕捋,木屐遁地,一幅道貌岸然模樣,旁人問他姓誰名誰,只答曰:知名不具,唬得人莫不以為他是世外高人。
那方士立足紫金山百丈山顛,對宮勝的老父指著揚子江上的千帆萬櫓說,爾等且看,這戎卒八萬、方舟百里,正是來迎此子降生。然後那方士一擺拂塵又對著宮老爹說,這孩子雖然生來貴重,但天意難測,還要起一個英名為上,有了英名庇護,這孩子將來大業就多了一 層勝算。
宮老爹一聽還有這般講究,趕緊問那方士該當取一個什麼名字為好?那方士好一陣沉吟,然後說這名字倒是不難取,但是難就難在需要辦置些許祈福消災的事物來請示天聽,如此才能上合天心,深得道韻。
宮老爹一貫沒什麼覺悟,聽了方士的話,愣是問道,仙長您看可需要些什麼事物?
方士用恨鐵不成鋼的眼神鄙視的看了宮老爹一陣,見這鄉下土豹子實在是不諳世事,只得與他分說,你且備好黃白事物,其它不必管,我自為你辦妥。
宮老爹恍然大悟,原來老天爺和官老爺一樣也是要收賄賂阿,於是打點家底,拿了兩百文五銖錢,與那方士說,仙長您看這些可夠用?
那方士接過散錢用手掂了掂,然後捻鬚笑道,這孩子就叫宮勝好了,戰必勝,攻必取,男兒功名馬上取。
宮老爹歡天喜地,本以為這樣就萬事大吉了,不料那方士又說姓名尚需配字,名與字如寶劍入鞘,稍有差池就是謬以千里的區別。宮老爹傻了半晌說,這個字該是冠禮才取吧?方士負著手只是悠然說道,這也無妨,只是誤了你家孩兒的前程可不關我事。
宮老爹咬咬牙,又拿出二百文打點那方士,然後說這取字的事情就拜託仙長了。那方士代老天爺收了孝敬之後便開壇做法,只見他手舞足蹈狀似溝通不知何方神聖。一番折騰完了,那方士鄭重的對宮老爹說道,方才有東華仙人不可具名號者賜下兩個字,曰:應龍,乃是應世之龍的意思。於是宮勝,名勝,字應龍。
宮勝家世平平,既非門閥大族,也非豪賈鄉紳,及年稍長,隨著父輩走南闖北。在雁門販過馬,在漢江行過舟,在隴上走過鏢,在淮邊射過獵。宮應龍雖只二十,走過的腳程卻勝過很多人吃的鹽了,行鏢射獵、打熬筋骨更是練就了一身本領,也效那班定遠投筆從戎,欲搏出一個前程光耀門楣。朝廷平定關中齊萬年,宮勝從徵,歷經廝殺,如今掌著翊軍營一個營頭,凡二百行伍之士。今夜趙王司馬倫密令諸將共襄盛舉,匡扶正朔,翊軍營奉命行事,然而諸將畏首畏腳,遂使宮應龍先登入宮生擒賈南風。
此次行事,翊軍營所部前後左右四營八百兵盡數從徵,其中宮勝素來驍勇,其所領左營二百正兵中選調百人為先鋒進發。宮勝左營兩百人馬分為左右兩旅,一旅一百兵,每旅又分兩火,一火五十兵,正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宮勝自領左旅一火,其麾下旅將高博另率一火,合兵一百人為先鋒,如今宮勝已經拿住了賈南風,旅將王博所統轄的那一火人馬卻不見蹤影。
“宮勝拿住了那人?”黑夜裡火把映照著一張憨厚的大臉。此人身高體胖,看著不像是軍旅中人,倒是更像是生意場上的買賣人。這人正是王博,掌翊軍營一旅勁卒,宮勝麾下兩員旅將之一,今夜與宮勝一道出發的先鋒兵。
夜風很靜的像是紅樓裡姑娘們細潤的唇語,而又涼的如她們冷漠的心。翊軍營左營右旅的將士們小心翼翼的挪動著腳步,大氣也不敢多喘上一口。他們本該和主將宮勝一起出現在沁心殿。
“千真萬確,賈南風被抓住了!”答話的人大口喘著氣,得了宮勝一錘定音的訊息,他飛奔回來向王博通告訊息。
王博長長出了一口氣,好傢伙,真讓他幹成了,反正抓賈南風的事沒我,將來治罪就讓宮勝頂著,論功我也是翊軍營,怎麼也有份!王博心中暗暗盤算一番,當即喝令道:“你們跟我來,去接應宮營主!”
一隻只火把搖曳起來,原本拖拖拉拉的隊伍健步如飛,急急趕往華林園中的沁心殿,火光裡士卒的臉上寫著興奮和恐懼,有對於大功封賞的期望,也有對於不可知前途的恐懼。
王博的臉上也寫滿了病態的紅光。雖然王博既不能開弓,也不能上馬,但他不怕他的上司宮勝責問他故意延誤兵期,他不靠那些粗鄙兵家子的手段立足。他王博能夠坐到旅將的位置並非是憑著廝殺的本領,而是因為他是翊軍營功曹劉峰的人。
急速行進的隊伍裡,旅將王博低聲對方才報信那人說:“小豬阿,你說這一筆買賣咱們算贏了嗎?”
那叫小豬的本來叫做朱華威,是王博的心腹,王博喊著順口就一直喊他小豬。朱華威回答說:“還要看最後封賞落地,現在說什麼都是虛的,但是這一樁大功,旅主您是拿定了。屬下就先恭賀將主您步步高昇!”
風颳亂的火光在王博的臉上晃出一片猙獰的浮影,王博重重的一拍朱華威的背說:“朱隊正,咱們相識多年,這一次我要是坐上營主的位置,你就是下一任旅主。”
隊正朱華威用力答道:“全憑旅帥栽培!”
還是朱華威這二貨好用啊,騎不了馬,射不了箭,根本沒有上陣殺敵的擔子,就能提筆寫幾個臭字,幫本將軍打打稿子,也只能給本將軍老實當奴才!嘿!王博心裡樂呵呵的想著。
注:
1兩銀子=1貫五銖錢=1000文五銖錢=1000RMB
推算原理如下
1斤/漢=0.496斤/國=248克(——滿城三鈞鐵權每斤合249.9克)
1斤/唐=1.36斤/國=680克(——西安漁化寨開元通寶均重四二五克)
唐太宗貞觀年間一斗米5文錢,可買200鬥米,10鬥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約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價1.75元一斤計算,一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4130元的購買力
唐玄宗開元年間米價10文一斗,一兩銀子等於2065元人民幣
晉朝不鑄錢,仍用舊錢——漢錢(此係曹魏治下經濟體系始終殘破未能恢復,司馬氏承曹魏政權,也繼承了這一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