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嵐這最近連續的兩天裡,白天在公司是悶頭查詢著資訊、記錄和做好備註,晚上則拉著孫晗一起,研究著課程體系框架裡填充的內容。
隨著蒐集和整合資訊的增長,張嵐也快速梳理和確認了最終的方向,即做好1個年級,先對應語文和英語這2個課程方向,做好示例。
終於在跟趙總提出建議後的第三天,把課程體系的框架提交了上去。
趙總倒是快速地回覆了站內信,“張老師,你速度很快啊,我已經收到了,這幾天集團的會比較多,過兩天我馬上看看。你還是帶團隊先打磨著課程吧。”
張嵐也馬上的做了回覆,“好噠,謝謝趙總,等您看完,隨時找我。”
2020年11月底,成都的研學公司裡。
11月裡的某一天下午,剛過午休的時間,正巧出來接水的孫晗,就看到張總難得的過來了,身邊還有個個子不高的女生,徑直走進了姚總的辦公司,關起了門。
雖然有著不認識、不知道怎麼回事的疑惑,孫晗倒也沒有多想,繼續忙著自己手邊的工作。1112月其實都算是寒假專案的籌備期,既然之前的學期中研學,已經經歷過一次全流程的完整演示,這種籌備期對於孫晗及其團隊來說,也算是信手拈來了。
大家各司其職。負責市場推廣的仍在試圖拓展著客戶;負責課程的也在繼續進行模組化的處理和打磨;負責後勤的在整理更新著各種標準化流程指南;負責文案設計的既要準備著更多研學手冊的模板,也要穿插著進行日常公眾號內容更新的供給。
孫晗的辦公室距離姚總的,並不遠,時不時也能聽到裡面高一聲、低一聲的談笑。大約1個多小時之後,姚總和張總、還有不認識的那個女生,一起走進了孫晗的屋裡。
伴隨著熱情洋溢的笑臉,張總首先開了口:“孫老師,來來,給你介紹一下啊,這位是徐博士,一直深耕在生態研學領域裡,很多年了哈,今天正好過來一起聊聊資源開拓的事。”
“徐博士,您好。我叫孫晗。”
徐博士看著倒是很陽光的樣子,也馬上點頭微笑,半開玩笑的說:“孫老師你好,太客氣了,我沒有那麼老的吧,不用稱呼您哈哈。”
一旁的姚總搶先接了話,“哎呦,這我可得幫孫老師解釋一下了啊。孫老師北方人,從小在北京那邊長大的,張口閉口的就是您,我一開始也不習慣的哈哈。”
孫晗也微笑著點頭,“是啊是啊,孫博士您也別介意,咱們初次見,是尊重啦,我也是用這個字說習慣了。”
“沒有沒有,我開玩笑呢,孫老師。”
姚總面向孫晗,簡單的又閒聊了幾句,“孫老師,我們一會還得出去見客戶,就先走了,你幫忙盯著點公司裡,有什麼事,隨時電話。”
三個人臨出去的時候,孫晗也分明看到,從旅行社過來的張總,他帶過來的那幾個人,像現在自己團隊中負責後勤的寧老師,還有在鄭老師那邊負責市場的齊老師,碰到後都跟徐博士打了招呼。
孫晗心裡也是有點奇怪,剛才介紹時也沒說這徐博士是張總的老同事,而且按理說,一家旅行社裡也不至於需要聘請一位專業博士吧。但看起來,徐博士分明又是張總引薦給姚總的,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送走了這三位,孫晗不禁心裡繼續打了個問號,也貌似升起了一種預感似的,這該不會是又要加入一位新人了吧。
11月底的週會上,成都的研學公司裡。
距離上一次與徐博士的見面,也不過是幾天的時間,恰逢每週一固定的週會。這一次,繼續是個小範圍的碰頭會議。
時針已經指向了9點整,姚總、孫晗、鄭老師,已經坐在了小型會議室裡,沒多時,張總也推門進來,一邊道歉一邊說:“不好意思啊,實在不好意思,樓下找不到停車位了,耽誤了好一陣子。姚總,哎呀,抱歉抱歉。”
姚總倒也沒說什麼,示意張總坐在身邊,低聲問了句:“徐博士,還沒到嗎?要不你催催?”孫晗坐在對面,自然是聽不大清楚具體說的內容,但看到姚總並沒有馬上開始的樣子,也猜到了是不是還在等著什麼。
會議室比較小,在場的幾個人,又沒有人講話,彷彿都傻愣愣的在坐著。一時間這氛圍也是有點壓抑似的。鄭老師倒是時不時拿起手機看看、又放下。孫晗也不好意思擺弄手機,只好默默繼續等待著。
看到張總又跟姚總在低聲說了什麼,終於,姚總髮了話。“是這樣啊,一會還有一位新同事要過來,大家再稍微等一下。”頓了頓,又繼續著,“最近公司裡也不算太忙,但我看大家氛圍都還挺好的,孫老師、鄭老師,你們各自都是在做著課程的模組化處理了吧?”
“是的是的,姚總您前陣子提過之後,我們馬上就著手開始了。包括把我們之前做過的現有產品,都在更新迭代之中。”鄭老師搶先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