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回鄉的日子,因帶的東西格外多了些,孫叔還是趕了牛車來接。
二柱駕著棗紅馬,悠悠趕來,身後的馬車受形制所限,不算太大,但做工密實,一看就用了上好的材料,內裡還鋪了軟墊,有個可以放茶水的小几,很是完備。
“侄兒賀喜來遲,二叔你看看,這馬車如何,還滿不滿意?”二柱跟著古大匠歷練三年,越發沉穩,只笑起來還有些狡黠。
“你的手藝,二叔哪有不滿意的。”山二郎笑著拍了拍二柱的胳膊,“又長壯了不少,今日可要隨我們一同回村?”
二柱點了點頭,自己也備了一些行禮,“我娘寫信來,說預備要給我大哥相看了,讓我回去幫著看看。”
揹著自己的書袋,有一下沒一下提著小石子的三柱,一聽這話就來勁了,湊上前來問,“大哥要娶媳婦了?娘咋沒給我說,哪家姑娘呀,我也可以幫忙看一看!”
二柱屈起手指,扣了一下三柱的腦袋,得意洋洋道:“你還是個念學的小屁孩兒,你二哥我可是在賺銀子的大人了,自然只有我能幫著看一看。”
見三柱吃癟,山桃笑著上前問道:“那二哥,我能幫大哥看一看嗎?”
剛剛還以年齡壓人的二柱立刻變了臉,點頭道:“四丫自然可以。”
等兄弟姐妹們幾個鬧完,杜盈秋笑著催促他們上車出發。
馬車在前,牛車在後,一併提溜著跑回青山村,臨近傍晚。
村口大樹下慣常坐著些嬸子阿奶閒聊嘮嗑,遠遠聽見動靜就在張望。
“喲,是山家二房的回來了吧!”
“聽說中了秀才,我們青山村第一個秀才呢!”
“也不知是不是山家祖墳冒青煙了,二房的地給了大房種,大房現在糧都快滿倉了,二房更不必說,山二郎又是縣衙某差又是中秀才,秋娘聽說還開了什麼繡坊,就是四丫,小小年紀都成了小大夫了。”
有欽羨的,就有促狹的,“縱使是冒青煙,這青煙也是歪著飄的,看看主屋那頭,杜氏輕賤女兒,那春花如今厲害了,認都不認她。看重那山三郎,屢試不中,養成了個廢材。”
除了長輩,愛湊熱鬧的還有些半大孩子。
山桃早有準備,給他們帶了些糖果,得了甜的孩子們才一鬨而散不再攔著馬車。
“嬸子們,明日我們二房擺宴,有空可來吃杯酒。”杜盈秋掀開簾子和幾位嬸子打招呼道。
無論心裡是羨慕還是頗為嫉妒的,聞言都露出笑來,忙不迭地應下了。
回到家,又是一番問候親熱,因在衙門當值,山二郎回村的時間少,杜盈秋和山桃也各自忙碌,倒是難得齊聚一堂。
二柱、三柱還有山桃三個小的,則促狹地擠到了大柱面前,一個勁兒的追問他相著媳婦了沒有,鬧了大柱一個大紅臉。
金氏見自己兒子都快找個地縫鑽進去了,忙上前解圍,擰了一把二柱,“別鬧你哥了,咱們家現在的境況,哪有說不著的媳婦兒,明日藉著你二叔的光,便請來再看看。”
三個小的一對眼,明白了,這是已經有人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