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三不置可否,當天黃小川找他的時候是說過這話,自己可沒當回事 ,幾十件衣服而已,見那奎志也是堅持這麼說,也就沒再多說什麼。只是又追著問了一句:“黃小川不在?”
“不在,今天一大早就出門了,也沒說去幹嘛。”
“那行,我就不多呆了,等黃小川回來,你幫忙告訴他一聲,就說四道口那個門臉房,人在催著他趕緊做決定,聽說有個港慫也看好那塊地方了,別回頭被那邊人給搶了先。”
那奎志就一呆,四道口?什麼門臉房?這是又要幹嘛呀?
......
姚遠這兩天把餐廳裡的事情都甩給了老么還有奎子。自己帶著小胖兒還有小水兒,只顧著一趟、一趟地往醫院跑了。因為李奶奶病了。
賣餛飩的李奶奶突然就病倒了,那天夜裡,有兩個西服革履的中年人,跑到餛飩攤子上,跟李奶奶說了會兒話,兩個中年人走了以後,李奶奶便感覺不太對,一反常態地早早的收了攤子回家了。周圍人都在忙碌,沒有人在意。
第二天晚上,李奶奶的餛飩攤子沒有擺出來,小胖兒就留了心,找個空兒跑去李奶奶家裡敲門,敲了半天門,都沒有人回應,小胖兒有點不好的預感,連忙又回市場上把姚遠給叫了過來。
姚遠問清楚情況,也不敢怠慢,這李奶奶上了歲數,還是一個人獨居,萬一有點的情況就不會是小事。老太太無依無靠的,如果出門的話,不會連個招呼都不打,當下當機立斷,撞開房門,就發現李奶奶渾身滾燙、正在發燒,已經昏迷在床上人事不省了。
姚遠連忙揹著李奶奶,招呼著小胖兒跟自己一起,把老太太就近送到了一家部隊醫院。
醫生經過檢查後,確認是由感冒引起的肺炎,人已經因為高燒導致到休克,再晚一點送醫就有生命危險。饒是及時送到了醫院,暫時被搶救了回來,但老太太年歲已高,病情也不太樂觀。
姚遠手裡提著早上熬好的雞茸蔬菜粥,小胖兒則拎著一盒剛剛買的麥乳精,往西邊不遠的644醫院走去。老太太現在已經甦醒了,但是身邊不能沒人照顧,於是,這兩個人便擔負起了這個責任。
至於攤子,小水兒已經能挑得起來,每天老么也會派人過來搭把手,對付小攤兒上那點出品就完全沒問題。小胖兒和姚遠只需要傍晚時候能回來幫忙就行。
644是隸屬空軍的一家醫院,部隊上的醫院,病房條件也還算可以,李奶奶住的是加護病房,兩個人一間,但是另外一張床一直是空著,也就相當於是單間了。今天老太太的精神還算可以,半躺半坐在床上,好像就在等著小胖兒他們的到來。
病床床頭掛著病人的名牌:李穆慈,女、76歲。
姚遠心裡暗暗算著老太太的年紀,這位李奶奶那就應該是1912年生人,那時候大清朝還在呢。
從平常老太太的一舉一動、待人接物中,能感覺出這位奶奶有點不太一樣,很可能是舊時大戶人家出身,最起碼也是讀過書,能識文斷字的。從而她的口音和她那一手縐紗餛飩中,隱隱能看出江南的影子。
平日裡這個老人平和安靜,不悲不喜的,身上總有種說不出的從容的感覺,身體看上去也很是硬朗,這是怎麼突然就病了?
姚遠好奇,懷疑老人的身體狀況跟前天晚上突然冒出來的那兩個中年人有關。
李奶奶看著姚遠把飯盒從保溫的棉布套子裡拿出來,掀開蓋子聞了聞:“好香啊,是雞肉粥吧,有我小時候喝過的味道。”
姚遠就趕緊勸:“那您就趕緊趁熱喝兩口,這醫院裡的病號飯不好吃,可別再餓著了。”
李奶奶淡淡的笑了一下,那個笑容很淺,還沒等在臉上聚集,又飛快的消失了:“不忙,先放在一邊涼一涼吧。”
胡小胖兒舉起手裡的麥乳精:“要不奶奶你喝點這個,麥乳精!可好喝了,我去開啟水給你衝一杯?”
李奶奶看著胡小胖,眼睛裡有慈愛流出,也不說喝,也不說不喝,只是嗔怪:“你這個小胖子,這還沒掙到錢,就學會亂花了!”
不等兩個人再說什麼,李奶奶就指著旁邊空著的病床:“你們兩個坐會兒吧,我跟你們說點事。”
老太太的語調有點奇怪,與平常有些變化,聽起來感覺挺遙遠,有點空靈。
老太太就半躺在病床上,用空靈的語調,給姚遠和小胖兒講了一個半個多世紀的纏綿與等待,一個發生在民國的女學生與一位英俊英俊軍官的愛情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