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逗,這麼大的事上一個廚子能有啥用?這個是一個龐大的商業聯合體和另外一個主權國家的談判,談判標的的是千億元美金起!
姚遠之所以能來日內亞完全就是來陪陪胖子,純粹就是個打醬油的,你們要是談判需要擺上一桌南北大菜,一個廚子可能幫上點什麼,可是參與這個級別的談判,就有點不靠譜,而且是忒不靠譜!
但是胖子猛地這麼說,就讓姚遠無言以對了。就連平時從來都不務正業的魯胖子都要準備參與一下,自己作為胖子的好哥們,就不太好掉鏈子。
事到現在姚遠已經完全明白,這位魯叔連同他的魯氏集團在日內亞乾的是什麼事情,所謂所謀者巨大!
毫無疑問,魯叔是位成功的商人。
可是自古以來天下的商人就很難有什麼好下場,越是成功的越難!從江南鉅富沈萬三開始,再到後來的紅頂商人胡雪巖,無一不是在攫取了巨量財富以後,還想圖謀更多,結果就是落了一個沒下場。
近代、當代類似的例子就更多,所以在我們傳統文化和政治舞臺上,商人這個角色就很悲催,在有了一定的財富積累以後,商人一定會謀求更大的舞臺,更多的話語權,肯定就會跟更多的利益集團勾結在一起,而在中央集權的政治背景下,等待他們的命運就只能是被滅掉。
商人將本求利是種好聽的說法,其實在商人眼裡,世間大多數東西都是可以用來做交換的,都是可以用來謀取利益的工具,而資本與生俱來的貪婪性也是從來不會被人控制。
史上最接近成功的商人可能就應該算是呂不韋了,鹽鐵、茶馬的利潤雖然很大,但是都大不過謀國的利益,偌大一個秦國就被呂不韋苦心經營到手,只可惜到最後不知收斂,當然到了他那個地步也不可能停下腳步,最後只能被自己的戰利品反噬,落得個淒涼下場。
所以說在國內商人一旦攀上了頂峰,那麼接下來眼前必定是懸崖,這是千百年來中央集權下形成的一種商人的宿命,也是由資本那種永遠不知足的貪婪天性所決定的。
但有個地方是例外,那就是由米利堅為代表的資本主義環境,在那裡才是商人和資本的天堂。
人家在政治生態中就為資本設計了一條通天的大路,就是所謂的“遊說制度”,其實說白了就是一種公開的賄賂,透過這個“遊說制度”,有了資本以後的商人就可以赤裸裸的用錢來為自己鋪路,用資本控制國家政策走向,把整個國家變成了為自己攫取財富的工具。
而同樣這種行為,放在國內那就是犯罪,刑法裡就給這種行為定了性,那就是死路一條。
所以姚遠從來沒有羨慕過那些看起來外表光鮮的什麼商業鉅子們,說不定那些外表光鮮下,還不如平民老百姓混口溫飽的日子過的安穩,過得長久。
但是在國內有一種人例外,他們也是披著商人的外衣,但是很多時候乾的事情卻不太符合商業邏輯。
港島曾經有一位霍家,就在自己祖國與幾乎全世界為敵,在一個半島上擺開陣勢,同幾乎是世界聯軍浴血廝殺時。身處亞洲樞紐地位的港島,這位霍先生就選定了立場,利用自己家族船運的業務,生生打破了西方國
(本章未完,請翻頁)
家對國內的層層封鎖,幾艘貨輪,把一船一船的緊缺物資運到國內。
雖說當時經歷了不小的風險和坎坷,甚至付出了血的代價,但就是這一個舉動就奠定了霍家的幾代人的基礎。經此一役,只要是霍家後代人不作死,那麼這個家族在港島就是一個不可能倒下的豪門。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就連那位跑到烏雞國去收購了退役鉅艦賣廢鐵的張姓商人,同樣也都是讓人敬佩的,雖然鉅艦拉回國內以後,那家公司就宣告破產,但是人家這個壯舉就能保證了他後半輩子,甚至是下幾代人的衣食無憂。
而今能看出來,魯政好好像走的也是這個路數,只有這條路才是這個民族文化中,商人的最好出路。
姚遠在想明白這些關竅以後,還能再做什麼別的打算?當然是有力出力了。
就是痛快地回應了胖子一句:“行啊,你們說該咋辦,咱就咋辦唄!”
……
張衛國就笑:“魯總,您別多想,其實這事沒啥難的,根據林教授判斷,老魯總身體恢復需要兩三個月的時間,就在魯總身體恢復這段時間內,您只要拖住巴拉克,探出他的底就行。”
“什麼底?”魯強有些不太明白。
“巴拉克現在目的,估計就是想在這條新建的六百五十公里鐵路上爭取到一些他們的利益,這些事不是不能談,只要能保障鐵礦的正常生產,有些表面上的東西可以稍微做一點讓步,但首先要知道他們的胃口有多大。”張衛國解釋道。
人家敢拿槍桿子掀翻以前的政權,肯定就得是有利所圖,作為他們國內最大的一個投資專案,碰見這種事就不可能不出一點血,這種事根本就是在計劃之外,但也是在意料之中。
姚遠有點聽懂了張愛國話裡的意思,但還是有點不放心:“可是如果人家的胃口太大怎麼辦?我聽說這個鐵礦因為便於開採,開採成本可能會很低,甚至每噸成本有可能在二十美金以下,而現在國際市場上同品位鐵礦石的價格要將近三百美金,這裡面的利益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