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五十四章 (1 / 3)

如今的朱元璋,已經在思考,是不是現在再次到了天地大變的時候。

比如說,以前的個體修真已經走到盡頭,國運開始爆棚,替代靈氣成為修煉的核心?

不然,一個沒有自己幫把手,朝廷就一定會滅,甚至自己都會當場身死的後代,竟然在新開一個朝代之後,能夠短時間連續造出兩個這麼驚才絕豔,讓國運分分鐘騰飛的政策,他實在難以相信。

畢竟,如果崇禎當真這麼有才能,那他之前又怎麼會是大明的末代皇帝?

若說這是因緣際會,他在原本的掣肘之下做不了,而來到全新的大明後,又能發揮所長,這怎麼講都顯得太不可思議了吧?

相較於相信這些,朱元璋寧願相信,這是時代變了。

但是......

村令的事情,似乎又確實是正常的政令帶來的國運加成,這次的情況,又是如何?

既然是鄉間巡查軍送出文書之後,開始產生的這土黃色氣運,也就是說至少這國運的暴漲,是與崇禎下達的政令有關。

思索掐算半天的朱元璋,終究還是決定親自去見見崇禎,弄清楚這事情的來龍去脈。

而御書房中,正躺在靠背上休息,暢想著這個而他籌備不知多久的農令體系,會不會把太祖招來的時候,他就發現,太祖居然已經出現在了眼前!

“太祖。”

崇禎起身,衝朱元璋行禮致意。

朱元璋這次難得也與崇禎打了個招呼,然後,便問起了昨日鄉間巡查軍所傳遞的文書。

聽了這話,崇禎原本帶著倦色的臉上,立刻浮現出了驕傲的神情:

“太祖,那正是朕籌備已久的農令制度!昨日開始,京郊各個村落,便都有了農令了!”

“農令?”

朱元璋一皺眉。

前面來個村令制度,現在怎麼又來一個什麼農令?

一個村子就那麼大一點,人口也就那麼些,不斷往村子裡面塞官員,這樣真的能行嗎。

“正是農令,太祖,在之前的時候,我便對農業......”

崇禎興沖沖講起了自己的想法。

從他在之前大明處理政務時,因為天氣等各種因素,導致全國各地幾乎沒有一年是豐年,百姓也因此而貧困潦倒流離失所等等情況。

再到他對農業的認知,認為農乃一朝之本,無論如何都要先做好農事的安排等等。

然後,就說到了他為什麼會設立農令。

“太祖,依朕看來,這天下萬民,都是朕的子民,而天下農戶,都是朕的長子。天下的農戶養活了天下的百姓,但是這天下的農戶在農耕能力上卻並不相同,參差相當巨大。”

“同樣一畝地,一個村子裡,耕種的效果就能差好幾成,甚至能差倍餘。而若是放眼一城,或者一地,那差距更是能夠天差地別,乃至於有些人就算種的是良田,產量也不及人家的下田。”

“可是,天下的百姓,忍飢挨餓的不知道還有多少啊!這樣的耕作效率,是絕對不應該的!”

“天下農戶為朕長子,朕當然也要對其教導。農事這一塊,雖然等閒人看來似乎沒有什麼難度,隨便找個農夫就能耕作,但是天下農夫,農事的能力同樣又有優劣。”

“朕所設立的這個農令制度,所求的,就是找到那些在農事方面經年優秀,總結出自己一套耕作辦法的農戶,然後讓他們去教導那些其他的農民如何更好地耕種,讓土地產出更多的糧食!”

講到這裡,崇禎的語氣都變得相當激動。

這些話,不是他在唱高調或者編瞎話,而是他的心中當真就是這樣想的。

崇禎一朝,最大的問題,其實不是女真邊患,也不是內部作亂,亦或者貪官汙吏。

這些東西,早在崇禎登基之前,就全都有了,不是什麼稀奇的東西。

在他看來,真正直接將原本的大明推到懸崖邊,乃至於讓大明覆滅的,是那因為天氣因素而導致的糧食產量大減!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