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此,那些城池的城守縣令等人,完全不知道當下新大明的新政情況,甚至這些天裡,還有各個城池上報上來的奏摺文書什麼的。
之所以如此,不是崇禎不想將自己的這套方法貫徹出去,實在是當前的人手太受限制了。
確實,他如果去其他城池,按照這樣的方法將原本他們城中的吏員也按照這樣的方法處理一遍,同樣可以找出一批能夠勉強使用的吏員充當村令。
但是主持這樣直接關乎權利的事情,肯定不會直接讓收復城池的將領來做,否則文武權責都在其一人之手,對方等於可以直接在那裡當土皇帝了。
可能有人會覺得,現在的新軍從上到下,全都是經過太祖加持的將士,肯定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這一點,崇禎自然也心知肚明。
但是,只要想著朝廷延續,這樣的先例就一定不能開。
天下的將領軍隊必然不可能都是加持過的新軍,日後後代皇帝手中的軍隊,也必然不可能都是這樣的隊伍。
在這個情況下,若是崇禎當下為了圖方便,將這個口子開了,那麼之後必然會有不法之徒以他這個大明中興之主為例,名為效忠皇帝,實際上割據一方。
正是因此安插村令,建立這樣體系的事情,必然只能由文官來完成。
但是這時候問題就來了,如今新大明的朝廷從上到下唯一實行文官職責的便只有崇禎皇帝一人。
總不能讓崇禎去往這些城池,一個一個將村令體系鋪設到位吧?
如今的整個新大明沒有朝廷,直接由崇禎統御所有吏員。
這樣的方法,確實將權力都集中在了一人手中,確保了不會有人在當官的過程中違法亂紀挖大明根基,但是也導致了這套體系只能侷限在一城一地,而沒辦法當真鋪設到更大的範疇之內。
這是因此之前一直沒有為村令村尉定品級,以及確定要不要有官員的崇禎,才在這次的修改意見中,將村令村尉定為了九品。
以及在其上,定下了可以升遷的路線。
這個謀劃,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在將這套在京城範圍內執行得相當不錯的體系改造,讓它能夠擁有在全國自動鋪設開的能力,而不是所有一切都要由崇禎自己去做。
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開始分權。
但是,有著之前那些官員的事蹟作為警戒,崇禎儘管確實將手中的部分權力分到了準備設定的職位上,但是卻對這些權利都進行了嚴格的劃分以及監督制度。
甚至考慮到監督的持續以及不受外在影響的顧慮,過往一直隱藏在暗處的錦衣衛,都被他再次分了部分出來,準備設在明面上,作為監督官員的一個部門。
該說不說,也就是有著太祖朱元璋的支援,崇禎手底下有著大批大批忠誠而又有能力的新軍將士以及錦衣衛,否則他想要建立這樣的體系,根本不現實。
別的不說,單單是培養出這樣一批人才,都不知道要多久。
別把新軍將士們不當做人才,事實上這麼忠心這麼有執行力的人,哪怕其他方面的能力不強,也同樣是極其難得的人才。
“這裡......還要斟酌斟酌,這套方案不能這麼早拿出來。”
“對!這個方法可以,正好......”
外面的天色已經完全黑透。
御書房內,燈光之下,崇禎熬著夜批改著這套自己建立的體系。
原本的不足之處被一點一點填補,以前沒有考慮到,現在重新想到的內容,也一點一點的增添了上去。
三十多歲的崇禎,仍然是壯年,仍然熬得住。
於是,僅僅一個晚上的時間,在一位位執筆監人手的幫助之下,村令體系的修改內容,便完成了大半。
剩下要做的,也就只有將細節完善,以及在特定敏感的地方打磨打磨。
於是,又是一天的加班加點,整套體系的修改,便在崇禎地努力之下徹底完成!
“傳朕旨意,即日起,所有吏員以此方案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