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對於這名將軍突然問到這樣的事情感覺有些奇怪,但是畢竟是救命恩人,而且這也不涉及什麼機密,反而是件值得炫耀的事情,於是何雲華便笑著開口說道:
“江景林真是訊息靈通啊,我們村確實有這位老大爺,不過這不正是農忙的時候嗎?他老人家雖然年歲也不小了,但也每天照樣去耕地,這會兒工夫估計正在田裡忙活呢!”
何雲華雖然是村裡的村民,但是這次請客並沒有準備大張旗鼓到這樣的程度。
其實按他最開始的本意,也就是他這個村令、兩個村尉還有那家被救孕婦的家人前來招待就好。
現在攏上來的一眾村老,都是在得知這件事情之後,主動上來幫忙的,否則哪裡至於這麼大張旗鼓。
說到底何雲華此次設宴款待鄉村巡查軍並不是為長河村。來款待,而是以他個人的身份感謝。他們借馬的情誼。
擔當村令才幾天的功夫,何雲華的思想轉變也沒有那麼快,他感謝的也不是鄉村巡查軍為長河村幫了多大的忙?而是感謝鄉村巡查軍借馬讓他得到了皇上的賞賜。
也正是因此,所以何雲華當下對崇禎才這麼的熱情。
“嗯,能做就好,現在正是農忙的時候,萬萬不可耽誤了農耕。”
崇禎點點頭。
接下來的時間裡,便是何雲華不斷的熱情招待,而崇禎則見縫插針的提問了解村令的實際工作情況,以及那名被吹得神乎其神的老農的情況。
何雲華對崇禎的問題有問必答,態度好的不得了。
而這其中關於春令本身的本職工作,何雲華在這些日子完成的也確實是不錯。基本上上面安排的任務,他都會積極主動的完成。旁邊的。旁邊陪著吃飯的村佬,對此也各種烘托與證明。崇禎聽到心中對何雲華這個村令的印象倒是比剛才好了不少。
對崇禎來說能幹活、能好好聽話的村令才是好吏員,這何雲華能夠每項任務都好好完成,並且還有餘力做些其他的事情,顯然說明至少他的能力是完全合格的。
事實上也是在這個聊天的過程中,崇禎才醒悟過來,眼前的這個村令是誰。
儘管何雲華的事蹟在一眾村令中相當醒目,但是與之類似的村令並不是沒有,而且崇禎這些天需要操心的其他事情、其他人物也相當之多,最開始是當真不知道。
偶爾清楚眼前,這個便是在他案頭上定下最早的一批提拔的村令之後,崇禎對何雲華命令起來也就越發不客氣了。
飯飽之後,崇禎便向何雲華開口說道:
“本將軍還沒見過空口就能斷出之後幾天天氣的奇人。你當下可有其他事務要做?若是沒有的話不妨領我去那楊老農田裡看看。”
“將軍還對種田有興趣?這......”
何雲華抬頭看了看天色,崇禎一行人來的比之前何雲華邀約鄉間巡查軍的時間更早,所以哪怕是吃完了飯,到現在也才差不多剛剛飯點而已。
當前時間還早,這個時間下那些村民確實還在農田之中忙活,這會兒過去,楊春生應該也還在。
“行,那我這便帶將軍過去楊春生他家那塊田。”
衡量一下之後,何雲華還是爽快的答應了下來。
楊春生正是崇禎口中的那名老農。
在錦衣衛上報的這批名單之中,楊春生的排名位列前十,是整個名單裡唯一一個單純以識別天氣為名的人。
其他的農民哪怕是也有識別天氣的能力,但是卻都不足以單獨列出來,作為能夠呈現給皇上看的特長。
事實上長河村之所以還算寬綽,百來戶人家基本上都還能吃飽,也與楊春生經常會將自己的猜測告訴村民有關。
楊春生這個本事也不是這一年才剛剛出現的。
他在年輕的時候就有這方面的天賦,只不過比現在稍微差點罷了。
之所以在以前的時候他這個能力不曾被當成祥瑞獻上,而是在這次統計選拔農令的過程之中才體現了出來。
完全是因為以往的時候,長河村就算因此收成比其他地方好一點,但是長河村各家各戶的田畝數量,比周遭的村子實際上要略少一些。
所以在畝產更高的情況下,實際體現出來的結果,也就是他們長河村裡的人稍微能吃飽一些,但也還在將將吃飽能有一點點富餘的程度而已,村裡人自然也不會把這太當一回事兒。
不過楊春生倒是憑藉著這個本事,外加自己辛勤的勞作,每年的收成都比其他人要更多,於是這麼些年下來也多漲出了那麼兩畝地。
若是沒有崇禎下令徵召農令的事情,楊春生這輩子大概也就是為子孫後代多留下那麼三五畝地,或者再多一點,增加六七畝地,之後便默默無聞地消失。
而在楊春生死後,長河村的糧食產量也會恢復到和周遭其他村子差不多的程度。
但是現在,有了被大明太祖朱元璋鼎鼎力相助的崇禎皇帝,情況自然會大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