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名老農被記載的特點,正是能夠更早識別天氣情況,然後儘早調整耕作以及排程水源,確保田地不遭旱澇。
之所以選擇這位老農進行查探,一方面是因為自從崇禎上任以來,這麼多年的時間裡,一直以來都是風不調,雨不順,不是乾旱就是洪災。
提前知道天氣情況,儘早興修水利或者排程水源,至少也能夠減少莊稼的損失,保住農家的生計。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對天氣的確定比其他的都要更好,檢測準不準幾天的時間一定能知道,而像堆肥或者特殊的耕種手法,不等到糧食豐收的時候,崇禎僅憑自己是完全沒辦法看出什麼東西的。
當然最好的肯定是天氣與其他都查驗。
畢竟只知道天時而不精耕細作,就算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可是也一定是不夠效率的。
而且天氣的預警只要提前通報即可,可能十天半個月來一次就夠了,但是具體的精耕細作的方法就需要普及性的培養才行。
不過,反正崇禎也只是抽查情況,主要的目的其實還是為了安自己的心,所以只要確認那麼一個兩個三個,讓自己知道那些情報的真實性也就夠了。
歸根到底,崇禎現在要做的,只是抽樣檢查,真正一個個的檢查確認,自有錦衣衛確定。
————————————
“前方便是長河村嗎?”
“啟稟陛下,前方正是長河村。”
“好,派幾個人,隨朕一起進去看看。”
今日出行的崇禎,特地換了一身新軍將領的衣服。
本來崇禎也曾多次經歷戰爭,甚至在昌平城中指揮將士們一次次拼殺,此刻身著軍裝,騎在高頭大馬上,還當真有些將軍的威武氣息。
沒錯,崇禎一行人假扮的正是鄉間巡查軍。
新大明時期的村落,與以前大明一樣,基本上不會出現太多的生人。
除了嫁娶之外,也就只有貨郎等等走街串巷的人出現才正常。
安全起見,只能帶著一群護衛才能出行的崇禎,自然也就只有偽裝成時常會在鄉間巡查並偶爾進入村落的鄉間巡查軍了。
事實上為了更加真實純真,除了身邊帶了幾名一直陪著的貼身護衛之外,剩下的隊伍當真都是從鄉間巡查軍中抽調出來的。
“村令大人,村令大人,巡查軍爺來了!”
崇禎等人尚未進入,村口的老人小孩,便注意到了這隻隊伍。
幾個孩子大呼小叫著蹦蹦跳跳朝著村子裡傳遞訊息。
本來正在村中巡查的何雲華聽見這樣的訊息之後,便匆匆的朝著村口跑來。
之前鄉間巡查軍的將士們,借了兩匹軍馬給長河村,也正是因此何雲華才得以得到了如此大的獎勵,於是他便多此傳信,表示要好好招待招待那隊將士。
約好的時間正好也是今天下午,於是何雲華便把崇禎一行當成了那支準備招待的將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