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太祖從皇陵飛到京城,都只花了不到一個時辰,飛遍天下,將整個大明所剩的那些雜兵統統變成強軍又能有多難?
這這般的強軍,哪怕是粗通軍事的普通將領帶領,都注意大敗同等人數的天下強軍。
當年只是一介凡人的朱元璋,尚且可以一統天下,如今擁有了這般偉力,甚至還可能有更加神奇的能力,又怎麼可能統一不了天下?
正是因此,其實大明統一天下這件事情,在太祖出山之後,便已經有了定論。
統一大明天下,完全可以不需要崇禎。
從太祖當前的話語來看,朱元璋對崇禎的期望,相當大的部分都放在了執政上,放在了讓天下制度更加健全穩固上。
“這......政事,朕會根據天下實況,重新釐定田地,計量稅收並以張江陵改革之法重整朝廷規矩。”
張江陵,便是張居正的別稱,要說明朝改革有效且有名望的,最出名的便是張居正的萬曆新政。
儘管在張居正死後,絕大多數的政治主張都被廢棄,僅留下了一條鞭法。
但是,大明的境況也比之前好了不少,得以安穩前行。
若非如此,大明可能根本都堅持不到崇禎上位,便已經轟然倒塌。
可以說,張居正的變法,為大明延了百年國運。
聽到太祖表示要變法,要革新,崇禎首先想到的,便是這個辦法。
“嗯,不錯,但是僅此而已?”
聽見在他的逼問之下,僅僅數秒,崇禎便給出了完全不同,但更加符合他想法的答案,朱元璋心中明顯舒緩,但是表現在面上,卻僅僅只是臉色稍微好看了些許。
藉著這個機會,他準備好好逼一逼,看這個具體執政水平只稱得上中人之姿的後代皇帝,能夠有什麼樣的表現。
崇禎聽了這話,看了太祖的臉色,腦海中繼續瘋狂轉動。
‘太祖這是覺得張江陵的變法皆有記錄,同樣是任何人都可以施行,所以不滿?’
‘那,便應該以唯有朕能夠做到,但是等閒皇帝大臣做不到的方向......’
崇禎奮力回憶著自己過往執政,試圖找出閃光之處。
在政治上,除了拔除閹黨有得一說之外,他似乎也沒什麼建樹,而閹黨倒下,正是東林黨得以佔據朝政的原因;
經濟?在正常的稅賦之外增加的遼餉、剿餉和練餉,合稱“三餉”,若是完全按照崇禎所求徵繳,自然無礙。
但是層層加派,反覆派增之下,大明經濟可謂為之一潰。多少百姓因此家破人亡,轉而流寇天下?
文化上曆法上倒是有所建樹, 邀義大利、葡萄牙、瑞士、日耳曼傳教士參與譯書,編譯或節譯哥白尼、伽利略、第谷、開普勒等著名歐洲天文學家的著作。
這點倒是值得一提,但是曆法已經整理好,同樣是任何人都能直接照搬。
......
崇禎想來想去,最後發現,自己似乎只有勤政與勤學能提。
目視太祖,澀然道:
“小子近二十年來,幾乎無所建樹,唯有勤政勤學值得一提。若說新的大明中,小子能以何緣由佔據一席之地,約莫便是憑此。”
“具體改革與變法,必是根據實際情況而定,根據過往經典,或當即策略而定,不敢此時斷言。但若是小子為新明皇帝,必夙興夜寐,勤奮研習;並實體民情,務實而堅定地將國策落實!”
若說落得這般下場,崇禎學到了什麼,那便是務實以及更加清楚了朝堂。
他知道了,他所認為的,與實際的情況必定有很大的差距,這個差距只能透過情報與實際探查才能彌補;
他所想捱打的旨意,與臣子執行的必定有差異,而且會是很大的差異。這個差異只能透過相互的監督,制度的維護,以及額外的調查才能糾正。
正是因此,現在的崇禎著實打不出一定讓朝政如何如何的包票。
“好!既然如此,拿下山海關,便先收復這京畿之地。屆時,這塊地盤,便是你展現能力之處!”
朱元璋當即說道。
這一關,崇禎的回答,他滿意了!